|
暨陽居四首 / 作者:王令 |
出無王事牽,入不治居舍。
蒿藜入墻屋,塵垢變幾架。
糟糠茍無憂,智力取自暇。
逢詩即廢日,得客輒忘夜。
積懶遂成性,習勤反如詐。
幾不類怠傲,愧恥將何謝。
|
|
暨陽居四首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王令所作的《暨陽居四首》,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暨陽居四首》
出無王事牽,
離開朝廷政務(wù)的牽擾,
入不治居舍。
回到居住之地,沒有什么需要處理的事務(wù)。
蒿藜入墻屋,
草木蔓延到了墻壁和屋子,
塵垢變幾架。
塵土和污垢彌漫在各個角落。
糟糠茍無憂,
吃著粗糲的食物卻無憂無慮,
智力取自暇。
在悠閑中獲得智慧。
逢詩即廢日,
一遇到詩意即荒廢整天,
得客輒忘夜。
有客來訪時常忘記夜晚。
積懶遂成性,
懶散逐漸成為習慣,
習勤反如詐。
勤奮反而像是虛偽。
幾不類怠傲,
勉強算不上懶散自傲,
愧恥將何謝。
感到慚愧應(yīng)該如何道謝。
詩意和賞析:
《暨陽居四首》描繪了作者王令在閑暇時光中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境。詩中透露出一種厭倦朝廷政務(wù)的情緒,作者渴望遠離繁雜的公務(wù),尋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詩中的蒿藜入墻屋、塵垢變幾架等描寫,反映了作者所處環(huán)境的破舊和荒廢,與作者內(nèi)心的閑適和不羈形成了對比。
詩中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追求,不論貧富貴賤,只要過上安逸自在的生活就能心無牽掛。作者通過悠閑的生活狀態(tài),獲得了一種超然于世俗的智慧。
詩中還流露出作者對詩歌和友誼的鐘愛,一旦遇到詩意或有友人來訪,作者就會荒廢時間,沉浸其中,忘記時間的流逝。
最后兩句反映了作者對自己懶散習性的自省,雖然有時勉強不算懶散自傲,但作者仍感到愧疚,不知如何回答他人的責難。
整首詩以簡樸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和心境,表達了對寧靜閑適生活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對世俗繁瑣的厭倦和對自我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