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寄崔伯易 / 作者:王令 |
功業嘗聞亦有時,可能天命出依違。
終看世態真何道,不得吾心自合歸。
廊廟得逢應有義,草茅雖老尚知非。
秋來客況無他異,時向西風誦式微。
|
|
奉寄崔伯易解釋: 詩詞:《奉寄崔伯易》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功業嘗聞亦有時,
可能天命出依違。
終看世態真何道,
不得吾心自合歸。
廊廟得逢應有義,
草茅雖老尚知非。
秋來客況無他異,
時向西風誦式微。
中文譯文:
曾經聽聞有時候,功業也會受到命運的影響。
最終看透了世俗的真相,不再追求與自己內心的契合。
在廟堂之中,只有遇到應有的義士,
草茅雖然老朽,但仍能辨別是非。
秋天來臨,客人們都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逐漸式微的時候,正逢西風吹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功業和命運的思考,以及對世俗的看透和內心的歸屬感。作者認為,即使是努力和奮斗,也可能受到命運的制約和干擾。他覺得人們應該看清世間的真相,不再追求與自己內心的契合,從而擺脫世俗的束縛。
在廟堂之中,只有遇到真正有道德和義氣的人才能得到認可和尊重。即使是草茅,雖然年老,但仍然能夠辨別是非,顯示出一種內在的洞察力。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暗示人們應該保持自己的良知和清醒,不被外界的誘惑和腐敗所動搖。
在詩的結尾,作者以秋天來臨的景象來象征時光逝去,人事漸行漸遠??腿藗兌甲兊闷椒矡o奇,再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這是對時光流轉和人事更替的描繪,也暗示著人們的功業和價值會逐漸式微。西風吹拂,不僅帶來了秋天的涼意,也象征著事物的衰落和消逝。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功業、命運、世俗和內心歸屬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它呈現了一種超越世俗的思想境界,鼓勵人們保持清醒和正直,追求內心的真實和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