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池二絕 / 作者:王令 |
盡道神龍此有靈,一池澄靜暮痕清。
如何蟠屈無飛志,卻放鳴蛙有怒聲。
|
|
龍池二絕解釋: 《龍池二絕》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王令。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大家都說神龍具有靈性,
一池水清澈平靜,夜晚的痕跡清晰可見。
為何它卻蜿蜒曲折沒有飛翔的志向,
反而放任嘶鳴的蛙兒充滿了怒意呢?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龍池,表達了一種對于自然界中的事物的思考和反思。詩中的神龍象征著高貴、崇高和追求卓越的品質(zhì),而龍池則代表了一種靜謐、純凈的狀態(tài)。然而,詩人卻對神龍缺乏飛翔的志向感到困惑,同時對于蛙兒嘶鳴所帶來的怒意感到不解。這種對比和矛盾,暗示了詩人對于事物本質(zhì)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探索。
賞析:
《龍池二絕》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表達了深邃的哲理。詩人通過描繪神龍和龍池的形象,傳遞了一種對于人生追求的思考。神龍被視為一種高貴而崇高的存在,但它卻缺乏飛翔的志向,這種反差讓人感到困惑。與此同時,蛙兒嘶鳴的怒意則帶來了一種不和諧的氛圍。這種對比使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觀。詩人以簡潔的語言揭示了人生中的矛盾和困惑,激發(fā)了讀者對于現(xiàn)實世界和內(nèi)心世界的思考。
整首詩以簡短的四句表達了復(fù)雜的哲理,運用了象征手法,展示了詩人對于人生和自然界的感悟。這種深邃的思考和抽象的表達方式,是宋代詩詞的典型特征之一。《龍池二絕》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反映了詩人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