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滿子權二首 / 作者:王令 |
窗前午枕夢忘還,門外清風晝掩關。
天下誰當千古後,床頭自笑六經閑。
能將道系窮通里,安用身居進退間。
自愧公心猶有蔽,清時無日不思山。
|
|
寄滿子權二首解釋: 《寄滿子權二首》是宋代王令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窗前午枕夢忘還,
門外清風晝掩關。
天下誰當千古后,
床頭自笑六經閑。
能將道系窮通里,
安用身居進退間。
自愧公心猶有蔽,
清時無日不思山。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事的淡泊和自嘲之情。詩人坐在窗前,午后枕著枕頭做著白日夢,忘卻了外界的繁忙和喧囂。門外吹來清風,將白晝的喧囂掩蓋住了。詩人自問,在世間紛繁的事務中,有誰能成為千古流傳的英杰?他自嘲地笑著說,自己床頭的六經書都成了擺設,再不關心世間的紛擾。
詩人表達了一種超然世俗的態度,對功名利祿不感興趣。他將自己的心境與道相連,將自己的精神寄托于道德的追求和內心的安定之中。他在進退之間保持安然自若的態度,不為外界的浮沉所動搖。
然而,詩人也自愧地表示,自己的純潔心靈依然受到一些欲望和私心的遮蔽,不能完全做到公心無私。盡管如此,他在清凈的時刻仍然不斷地思念山水之間的寧靜和自然之美。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王令超脫塵世的心態和對道德追求的態度。他以自嘲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將精神的追求置于世俗之上。詩中的清風、枕夢、六經等意象,烘托出詩人超然世俗的境界。
詩詞中的"道"字體現了王令對于道德和精神追求的重視,他認為人應該將心境與道相連,從而在進退之間保持內心的安寧和堅定。
盡管詩人對自己的公心無私有所自愧,但他在清凈的時刻仍然思念山水之間的寧靜和自然之美,這種對山水的思念也可理解為對清凈心靈的向往。
通過這首詩詞,王令表達了一種超然世俗、追求道德的心態,強調內心的寧靜和追求清凈的重要性。這種境界和態度在宋代文人士人中頗為常見,也體現了當時文人士大夫對于道德修養和內心寧靜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