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日操 / 作者:王令 |
繹繹道周,伊誰之園。
夙不筑自垣,今安以樊。
人各有心,亦不思旃。
|
|
夕日操解釋: 《夕日操》是一首宋代王令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繹繹道周,伊誰之園。
夙不筑自垣,今安以樊。
人各有心,亦不思旃。
詩詞的意境主要描繪了夕陽下的景色和人們的心境。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開頭兩句“繹繹道周,伊誰之園”是在描述夕陽下的景色。詩人運用了動詞“繹繹”,形容夕陽的光線流動不息,給人一種流動的感覺。而“道周”則意味著夕陽照耀著整個大地,將大地變成了一片美麗的園囿。然而,詩人卻詢問“伊誰之園”,表示疑惑,暗示這美麗的景色到底是屬于誰的園囿,或許是一種思考人生歸屬的意象。
接下來的兩句“夙不筑自垣,今安以樊”,表達了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詩中的“夙”指的是很久以前,而“樊”則是指籬笆、圍墻。詩人說自古以來并沒有人去修筑圍墻,而現在卻安置了籬笆。這種對比可以理解為對過去與現在社會環境的變遷的思考。過去人們的心態自由無拘,沒有那么多的約束和限制,而現在則不同,人們的思想被種種束縛和規范所限制。
最后一句“人各有心,亦不思旃”表達了對人們心境的觀察和思考。詩中的“心”指的是人們的內心世界,而“旃”是一種古代禮儀中的飾物,代表著人們過分拘泥于形式和外表的風尚。詩人觀察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和追求,但卻并不思考這種拘泥于形式的風尚是否值得追求。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夕陽下的景色和對人們心境的觀察,抒發了詩人對社會現象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中對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也暗示了人們對于自由和內心世界的思考,以及對于社會環境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