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倚楹操 / 作者:王令 |
馬則食葵,而余則饑。
盜則得羊,二余無兄。
誰知為此兮余不聊生,誰余哀兮余思身。
中忽忽兮外不知其嘯吟,野哉鄰妻兮曾謂余淫。
以己逆人兮,余不知其何心。
亡羊奔奔,豈不有鄰,子可閉門。
亡羊不復,去何自逐,身則非牧。
霧蒙蒙兮水漰漰,謂兄無行兮兄行。
不忍一失於鄰而忍失厥身,雖然殞子之身兮,其亦如亡羊之鄰。
|
|
倚楹操解釋: 《倚楹操》是一首宋代王令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馬則食葵,而余則饑。
盜則得羊,二余無兄。
誰知為此兮余不聊生,誰余哀兮余思身。
中忽忽兮外不知其嘯吟,野哉鄰妻兮曾謂余淫。
以己逆人兮,余不知其何心。
亡羊奔奔,豈不有鄰,子可閉門。
亡羊不復,去何自逐,身則非牧。
霧蒙蒙兮水漰漰,謂兄無行兮兄行。
不忍一失於鄰而忍失厥身,雖然殞子之身兮,其亦如亡羊之鄰。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苦悶和思考。詩開頭,作者說自己像馬一樣吃草,而余下的食物卻不足。當有人偷走了羊,作者和他的兄弟無法得到補償。作者感到自己的生活無望,悲傷和憂慮充斥心頭。他內心憂慮,外表卻無法表達出來,有人誤解他并嘲笑他。他不知道那人的心思是什么,是否有意與他作對。作者感到困惑和無助。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失去的羊以及鄰居的行為。他說即使有人失去了羊,也可以關起門來避免進一步的損失,但失去的羊無法復得,自己也不再是一個牧人。作者描繪了朦朧的霧氣和水流,暗示著他的兄弟似乎沒有目標,沒有行動。作者表達了自己不忍心因為鄰居的損失而忍受自己的悲慘命運,盡管自己可能會像失去的羊一樣遭受困境,但他的兄弟也可能像失去羊的鄰居一樣。
賞析:
《倚楹操》通過描繪作者在困境中的心境和周圍環境,表達了作者的苦悶、無奈和對人性的思考。詩中使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通過羊的失去和鄰居的行為,折射出作者自身的困境和社會的冷漠。
作者通過描述自己馬一樣吃草而饑餓,以及羊被偷走的情景,表達了自己的貧困和被剝奪的感受。他的兄弟無法幫助他,使他感到無助和困惑。在外表上,他看起來憂心忡忡,但無法表達內心的苦悶,被鄰居誤解和嘲笑。這種情況讓作者對人性產生了疑問,他對鄰居的行為感到困惑,不知道他們的真實動機。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亡羊和鄰居的形象,進一步強調了作者的困境和社會的冷漠。作者提到可以關起門來避免進一步的損失,但無法找回失去的羊,自己也無法再從事畜牧的工作。他描繪了朦朧的霧氣和水流,象征著他兄弟缺乏目標和行動力。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不忍心因為鄰居的損失而忍受自己的悲慘命運,盡管自己可能會像失去的羊一樣遭受困境,但他的兄弟也可能像失去羊的鄰居一樣受到社會的冷漠對待。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內涵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心理糾結和對人性的思考。通過對比和象征手法的運用,詩中透露出作者的苦悶、無奈和對社會冷漠的反思。這首詩在較短的篇幅內深刻地揭示了人們面對困境時的復雜心態和對人性的疑問,給人以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