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蝕 / 作者:王令 |
盧仝不作昌黎死,天目雖盲未見嗟。
坐嘆清光無惜處,一將吞吐聽蝦蟆。
|
|
月蝕解釋: 《月蝕》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王令。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盧仝未能作詩而去世,
天目雖然失明卻未發出悲嘆。
坐在那里嘆息著清明的光芒,
一個人吞下了自己的話語,只有蛙聲回響。
詩意:
這首詩以盧仝和天目兩個歷史人物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才華橫溢的盧仝無法留下作品的遺憾,以及對失明的天目并未表達悲傷的惋惜。詩中表達了對藝術才華被埋沒和生命的短暫的思考,同時抒發了作者對現實中無法表達真實感受的無奈。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雙關的手法,通過描寫盧仝和天目的不同遭遇,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才華和悲劇命運的思考。盧仝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但他在世時未能留下作品,因此作者感到遺憾。天目是一位失明的人,但他并沒有因此發出悲嘆聲,作者對此表示惋惜。這里的"月蝕"可以被理解為盧仝和天目在人生道路上的阻礙和遭遇困難的象征。
詩中的"坐嘆清光無惜處"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被埋沒的無奈和惋惜之情。"一將吞吐聽蝦蟆"意味著作者自己無法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只能將其吞下,只剩下青蛙的聲音在回響。這里的青蛙可以被視為一種寓言,象征著無法言說的真實感受。
整首詩以凄涼、深沉的筆觸描繪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對命運的思考。通過對盧仝和天目的比較,展示了詩人對才華被埋沒和現實的無奈之情。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藝術和人生意義的思索,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