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雨 / 作者:王令 |
去歲秋霖若決川,今春不雨旱良田。
道邊老幼饑將死,云外蛟龍懶自眠。
赤日有威空射地,清江無際漫連天。
誰將民瘼牋雙闕,四海皇恩不漏泉。
|
|
不雨解釋: 《不雨》是一首宋代王令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不雨
去年的秋天雨水如大河一般洶涌,而今年的春天卻沒有雨水滋潤干旱的良田。路邊的老人和孩子饑腸轆轆,云的彼岸,蛟龍卻懶洋洋地自在地沉睡。
炎熱的太陽高懸天空,威猛地射下來,大地干燥無比。清澈的江水沒有盡頭,無邊無際地蔓延連通天空。
誰來為民間的災難寫下奏章呢?即使皇恩覆蓋四海,也無法滋潤干涸的泉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干旱和困頓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連綿不絕的秋雨和今年的干旱,以及人們的饑餓和天空中蛟龍的懶散,表達了對自然的無情和社會的困境的感嘆。太陽的強烈照射和無邊無際的江水襯托出人們的苦難和渴望救贖的心情。詩人同時暗示了統治者對民眾困苦的漠視和無動于衷。
賞析:
《不雨》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描繪了干旱帶來的困境和人們的苦難。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去年的豐沛雨水與今年的干旱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干旱的嚴重性。詩人通過描寫老人和孩子的饑餓,以及云中的蛟龍的懶散,增強了對干旱的刻畫和對困境的揭示。
詩中的太陽和江水形成了鮮明的意象,突出了干燥和渴望的主題。太陽的熾熱和強烈的射線表現了干旱天氣的殘酷和無情,而無邊無際的江水則反映了人們的渴望和對救贖的期盼。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統治者的諷刺和批評。詩人暗示即使皇恩覆蓋四海,也無法解決民間的困苦,統治者對民眾的苦難視而不見,漠視他們的需要。
整體上,《不雨》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揭示了干旱帶來的困境和人們的苦難,同時表達了對統治者的諷刺和對救贖的渴望,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