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權見寄 / 作者:王令 |
當世雄圖不可懷,退居蒿艾自沉埋。
門無來足荊生道,病不能鋤草上階。
自是直方違世易,況將疏懶合人乖。
無由與子同樵種,回首平林浪可柴。
|
|
次韻子權見寄解釋: 詩詞《次韻子權見寄》是宋代詩人王令所作,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當世雄圖不可懷,
退居蒿艾自沉埋。
門無來足荊生道,
病不能鋤草上階。
自是直方違世易,
況將疏懶合人乖。
無由與子同樵種,
回首平林浪可柴。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王令的退隱之情。他感嘆當世的雄圖壯志無法實現(xiàn),選擇退隱到偏僻的地方生活,自愿隱沒于世間的喧囂之中。他的門庭草木茂盛,沒有人來往,只有茂密的蒿艾草自生自長。他身患疾病,無力鋤除草木,甚至無法上階。他自知自己的直率和剛直不合時世的趨勢,更加加劇了他與世人的疏離感。他無法與子權(可能是朋友或知己)一起從事樵采勞作,只能回首看著平靜的林澤,心中悲嘆浪費了這么多可以用來取暖的柴火。
賞析:
這首詩情感深沉,透露出作者內(nèi)心的孤寂和無奈。王令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時世的失望和對退隱生活的向往。他選擇了遠離紛擾的世界,但這種退隱卻使他與世人疏離,無法與朋友共同從事樵采的勞作。詩中的平林浪可柴形象地描繪了作者的孤獨和無聊。整首詩揭示了作者內(nèi)心對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巨大落差的思考,以及退隱生活所帶來的無奈和自我反省。這種情感的表達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中并不罕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人們對安寧寂靜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