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劉成父四愁詩 / 作者:王令 |
倦客維揚每自悲,有時雙淚等閑垂。
眼前所識皆庸我,天下為憂可語誰。
把臂便嫌逢子晚,開縢乃見起予詩。
卷舒萬徹吟千遍,此後多應手有胝。
|
|
答劉成父四愁詩解釋: 《答劉成父四愁詩》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王令。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倦客維揚每自悲,
有時雙淚等閑垂。
眼前所識皆庸我,
天下為憂可語誰。
把臂便嫌逢子晚,
開縢乃見起予詩。
卷舒萬徹吟千遍,
此后多應手有胝。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王令對流亡異鄉(xiāng)的悲傷和苦悶之情。他是一個漂泊的旅人,身處維揚,常常自憐地感到悲傷。有時候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他所見之人都平庸無趣,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感到孤獨,不知道有誰能夠傾訴自己的憂愁。
他把臂便嫌遇見的人都不如意,覺得時光已經(jīng)晚了。只有在寫詩的時候,他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他用卷紙和毛筆寫下了成千上萬遍的詩句,這些詩句都是他心中的吶喊和思考。從此以后,他的手上多了許多起繭子,顯示出他勤奮寫作的痕跡。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孤獨和苦悶。作者以倦游客身份,置身于一個陌生的地方,感到無依無靠,對周圍的人感到失望和厭倦。他的眼前所見都是平庸和無聊之人,沒有一個可以傾訴心事的知己。他通過寫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詩成千疊,徹底地吟詠自己的憂愁和思考。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寫作的熱愛,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孤獨的情感,讓人深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寂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