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孫莘老將赴太平二首 / 作者:王令 |
先生素志已形詩,弟子何妨鼓瑟希。
時若伊周方有任,命如孔孟可無歸。
要終四海乘槎去,高謝西山食粟非。
此道難言身未果,且當從世共依違。
|
|
和孫莘老將赴太平二首解釋: 《和孫莘老將赴太平二首》是宋代王令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先生素志已形詩,
弟子何妨鼓瑟希。
時若伊周方有任,
命如孔孟可無歸。
要終四海乘槎去,
高謝西山食粟非。
此道難言身未果,
且當從世共依違。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令寫給孫莘老將的兩首詩之一。詩中表達了對孫莘的敬佩和贊美,并以自己與孫莘的不同境遇為話題,探討了人生的選擇和處世之道。
賞析:
這首詩以對孫莘的贊美和自身的狀況為線索,表達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首先,作者自稱為孫莘的弟子,表示自己雖然不能像孫莘一樣有所作為,但也希望能像他一樣能夠表達自己的志向和心聲。其次,作者提到時代如若有與伊尹、周公一樣的重任,自己也愿意效仿孔子和孟子那樣的偉大人物,不計個人得失。然后,詩中出現(xiàn)了"四海乘槎去"的意象,暗示著作者有遠大的理想和志向,希望能夠超越塵世束縛,追求更高的境界。接著,作者提到"高謝西山食粟非",表達了自己愿意過簡樸的生活,不追求名利,與世俗為伍。最后,作者坦言自己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但也認識到這條道路并不容易,因此暫時與世共依違。
這首詩詞通過對孫莘的贊美和自身的自省,探討了人生的選擇和處世之道。作者表達出對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面對現(xiàn)實的限制和困擾。詩中的意象和對比使得詩詞更具表達力和張力,給人以啟示和思考。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并通過對自我和他人的思考,展示了對人生道路的探索和疑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