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束伯仁 / 作者:王令 |
身逐南舟去不回,匡廬留滯得徘徊。
峰頭夜宿平看斗,巖下朝陰府聽雷。
西顧波濤浮日月,東歸天地入塵埃。
何時得遂幽棲志,常把韋編靜處開。
|
|
寄束伯仁解釋: 詩詞:《寄束伯仁》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身逐南舟去不回,
匡廬留滯得徘徊。
峰頭夜宿平看斗,
巖下朝陰府聽雷。
西顧波濤浮日月,
東歸天地入塵埃。
何時得遂幽棲志,
常把韋編靜處開。
中文譯文:
我離開了家鄉乘坐南方的船只,不再返回,
在匡廬逗留,感到無所適從。
在山巔夜宿,平視星斗,
在巖石下,朝向陰府聆聽雷鳴。
向西遠望波濤起伏,陽光照耀著日月,
向東歸來,融入塵埃的天地。
何時能夠實現我的幽居志向呢?
常常拿著韋編靜靜地展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王令對幽居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生活的厭倦之情。詩人自愿離開家鄉,乘坐南方的船只,決心不再回去。他在匡廬寓居,卻感到迷茫和困惑,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宿。他在山巔過夜,仰望星斗,感嘆人的渺小和自然的壯麗。在巖石下,他聆聽雷聲,似乎與地府有所聯系,體察生死之間的變幻。無論是在遠離家鄉還是歸來的路上,他都看到了波濤滾滾,陽光照耀著日月,感嘆宇宙的浩瀚和變幻無常。詩人最后表達了對幽居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常常安靜地展開韋編(古代用來寫書的紙卷),過上寧靜的生活。
這首詩詞以描寫自然景物和詩人內心感受為主線,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和對生活的反思,表達了對塵世的厭倦和對寧靜幽居的向往。詩人通過對山川、星辰、雷鳴等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的壯麗和人的渺小,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整首詩詞在意境和音韻上都非常流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生動描寫和對內心情感的抒發,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