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鴟 / 作者:王令 |
雄烏無空沖,雌烏無定飛。
一巢不易成,兩口千柴枝。
已高懼風顛,已下憂人窺。
欲集更自翔,既安復重移。
烏巢又生烏,復哺猶可期。
鴟梟亦有巢,母死子後飛。
嗚呼造物者,於此竟誰尸。
|
|
烏鴟解釋: 《烏鴟》是宋代詩人王令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烏鴟
雄烏無空沖,雌烏無定飛。
一巢不易成,兩口千柴枝。
已高懼風顛,已下憂人窺。
欲集更自翔,既安復重移。
烏巢又生烏,復哺猶可期。
鴟梟亦有巢,母死子后飛。
嗚呼造物者,于此竟誰尸。
譯文:
雄烏不斷翱翔天空,雌烏沒有固定的飛行軌跡。
一個鳥巢不容易建成,需要千絲萬縷的枝條。
已經(jīng)高飛時擔心風的搖擺,已經(jīng)下落時擔心人的窺視。
渴望聚集并自由飛翔,安定之后又重新遷移。
烏鳥巢中又孵化出烏鳥,再次喂養(yǎng)還有希望。
鴟梟也有自己的巢穴,母鳥死后子鳥才會飛翔。
哀嘆造物主啊,在這其中到底有誰會成為尸骸。
詩意:
《烏鴟》描繪了烏鳥的生活狀態(tài)和生存困境。雄烏和雌烏無論是在飛行還是在筑巢上都面臨著各種困難和不確定性,但它們仍然堅持努力。詩中提到的烏巢不易成,千柴枝象征著鳥巢的堅固和耐久,烏鳥需要不斷地修補和遷移巢穴以應對外界的威脅。詩人通過烏鳥的生活表達了對命運無常和生存艱難的思考,同時也傳達了對生命堅韌和希望的謳歌。
賞析:
《烏鴟》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烏鳥的生存境遇,通過烏鳥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詩中的烏鳥象征著堅韌不屈的生命力和對未來的希望。詩人通過對烏鳥生活狀態(tài)的描繪,表達了對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戰(zhàn)的思考,以及對命運的探問。最后兩句以"嗚呼造物者"開頭,表達了對造物主的疑問和思考,暗示人們面對命運的安排和不確定性時,往往會思考自己的存在和意義。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展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命運和人生困境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它以寥寥數(shù)語勾勒出烏鳥的生存狀態(tài),通過烏鳥的形象傳遞了對堅韌生命力和希望的謳歌,引發(fā)讀者對生活意義和宿命的思考。整首詩詞情感豐富,意境深遠,值得細細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