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筆 / 作者:王令 |
紛紛世趣竟多途,失在從人得在吾。
茍獲一時兒女笑,定罹千古圣賢誅。
微生何事疑人佞,孟子當年亦自迂。
滿眼悠悠懶商較,盡留來者議賢愚。
|
|
信筆解釋: 《信筆》是宋代詩人王令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信筆》
紛紛世趣竟多途,
失在從人得在吾。
茍獲一時兒女笑,
定罹千古圣賢誅。
微生何事疑人佞,
孟子當年亦自迂。
滿眼悠悠懶商較,
盡留來者議賢愚。
譯文:
世間事務紛繁多樣,
人們追逐的方向各異,
若只追求短暫的榮耀,
必將遭受后世圣賢的譴責。
微不足道的人為何懷疑忠誠,
就連孟子當年也曾自嘲迂腐。
眼中充滿浮躁和懶散的商議,
只留下后來者議論著智慧和愚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省的態度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風氣和價值觀。詩人觀察到世間人們對待事物的態度紛繁多樣,各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追求,但往往追求的是短暫的名利和榮耀,而忽略了更為深遠的價值。詩中用“失在從人得在吾”來表達這一思想,意味著人們被從眾的趨勢所束縛,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詩中提到“茍獲一時兒女笑,定罹千古圣賢誅”,表達了詩人對追逐短暫榮譽和名利的人的批評。他認為,只追求一時的兒女笑聲,而不顧及后世圣賢的責難,是一種短視和愚昧的行為。
接著,詩人提到微生和孟子。微生指微生活動,即微不足道的人物,而孟子則是古代儒家思想家,被認為是儒家學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詩人用“微生何事疑人佞,孟子當年亦自迂”來說明,微不足道的人為何懷疑忠誠,即使是像孟子這樣的圣賢,也曾經有過自嘲迂腐的時候。這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人對待真理和價值的浮躁和輕視的不滿。
最后兩句“滿眼悠悠懶商較,盡留來者議賢愚”表明詩人對于當時社會風氣的不滿。他認為人們眼中充滿了浮躁和懶散的商議,只顧著議論別人的聰明與愚蠢,而不愿意深入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整首詩通過對當時社會風氣和價值觀的批判,表達了詩人對于浮躁和愚昧的不滿,呼吁人們要有獨立思考和審視自己的能力,追求更為深遠的真理和價值。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于崇尚名利、追求短暫榮耀的心態的憂慮和警示。這首詩在簡潔明了的語言中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思考和對價值取向的思索,具有一定的批判意味,使人們在閱讀之后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