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噫田操四章章六句寄呈王介甫 / 作者:王令 |
誰能采芹,不適有獲。
果蓏樹之,則食其實。
豈弟君子,孔敬且力。
|
|
噫田操四章章六句寄呈王介甫解釋: 詩詞:《噫田操四章章六句寄呈王介甫》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噫田操四章章六句寄呈王介甫,
君子知得處,不必問所從。
誰能采芹,不適有獲。
果蓏樹之,則食其實。
豈弟君子,孔敬且力。
中文譯文:
哎呀,這是王介甫寄給我的《噫田操四章章六句》。
君子們知道該去什么地方,不需要問別人的來處。
誰能采集芹菜,不費力卻能得到。
如果栽種蓏果樹,就能享用其果實。
難道不是君子們嗎?孔子都提倡尊敬并努力奮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王令創作的作品,題目為《噫田操四章章六句寄呈王介甫》。詩中表達了一種君子的品質和行為準則。
詩的開頭以“噫”字作為感嘆詞,表達了作者的感慨之情。接著,詩人以自己的名字呈獻給王介甫,這可能是向王介甫表達敬意或寄托某種期望。
首句“君子知得處,不必問所從”,表達了君子應該具備的能夠自主判斷和選擇的能力,而不是盲從他人。這里的“君子”可以理解為高尚的人、有道德修養的人。
接著,詩人以采芹和栽種蓏果樹作為比喻,表達了君子的行為準則。采芹是指君子能夠在適當的時候獲得收獲,不必費力過多。栽種蓏果樹則是指君子能夠從自己的勞動和付出中獲得實際的回報。這兩個比喻都強調了君子的智慧和能力,以及正確的行動方式。
最后兩句“豈弟君子,孔敬且力”,表達了對君子的贊美和期待。詩人認為自己和王介甫都具備君子的品質,他們應該效法孔子的敬業和努力。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君子應有的品質和行為規范。詩人以采芹和栽種蓏果樹作為隱喻,強調了君子應具備的能夠自主選擇和獲得實際回報的能力。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君子的贊美和期待,希望自己和王介甫都能成為有道德修養、敬業努力的君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