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夜二首 / 作者:王令 |
擾援從俗為,日與所學戾。
茫茫坐三復,心面自相愧。
守道惡從人,取俗患高世。
誰令二者異,不得一吾致。
|
|
中夜二首解釋: 《中夜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王令。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夜二首
擾援從俗為,日與所學戾。
茫茫坐三復,心面自相愧。
守道惡從人,取俗患高世。
誰令二者異,不得一吾致。
譯文:
兩首中夜之詩
困擾來自俗世,白天與所學相沖突。
茫茫坐而反復思量,心靈和外貌自相羞恥。
守持正道卻受人誤解,追求世俗帶來困苦。
誰能讓這兩者相合,我無法達成一致。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王令內心的矛盾和困擾。他感到自己的所學和追求的道德價值與俗世之間發生沖突,讓他陷入困惑和痛苦之中。他坐在茫茫黑夜中,反復思考自己的內心和外界的壓力,感到心靈和外貌之間存在一種自我羞恥的矛盾。他努力守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但卻被他人誤解,并且追求世俗的東西給他帶來了痛苦和困擾。他在詩中表達了對這種矛盾的無奈,希望能夠找到一種平衡和統一,但他卻無法達到這個目標。
賞析:
《中夜二首》展現了王令內心的矛盾和困擾,揭示了他作為一個文人在宋代社會中所面臨的掙扎。這首詩詞通過對個體與社會、道德與世俗之間的對立進行思考,反映了作者對于真實自我的追求和社會壓力之間的矛盾感。詩中的茫茫黑夜象征著作者內心的困惑和無助,而對于道德與世俗的思考則體現了他對于人生意義的探尋。
這首詩詞的價值在于通過對矛盾的描繪,引發讀者對于個人追求與社會價值觀之間的思考。它提醒人們在追求個人理想時常常會面臨到外界的壓力和困擾,需要找到一種平衡和解決的方法。同時,這首詩詞也反映了文人在封建社會中的處境,他們常常陷入道德與現實的沖突之中,需要在困境中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