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秋 / 作者:黃公度 |
萬里西風入晚扉,高齋悵望獨移時。
迢迢別浦帆雙去,漠漠平蕪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兒女悲。
|
|
悲秋解釋: 《悲秋》是宋代黃公度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悲秋
萬里西風入晚扉,
高齋悵望獨移時。
迢迢別浦帆雙去,
漠漠平蕪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鳥樂,
寒聲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關時事,
不學楚人兒女悲。
中文譯文:
秋天悲傷
萬里西風吹進晚門,
我在高齋傷感地獨自徘徊。
遠離離別的港口,船只已雙雙駛去,
蒼茫茫的平原天空四面垂下。
雨意欲晴,山間的鳥兒歡樂啁啾,
寒意初至,井梧樹知道秋天來臨。
丈夫感慨時世之事,
不學楚人那樣悲傷哀怨。
詩意和賞析:
《悲秋》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世事滄桑和人生離別的感傷之情。詩中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個人情感,展現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變遷的深思痛感。
詩的開篇,詩人描述了西風吹進晚門的景象,意味著秋天已經到來,萬里的西風帶著涼意,給人以沉重的感受。高齋是指高樓,詩人站在高樓上,悵望著遠方,思緒萬千。
接下來的兩句,詩人描述了別離的情景,迢迢別浦帆雙去,船只駛向遠方,離別的景象令人心生傷感。漠漠平蕪天四垂,描繪了遼闊平原的景色,天空低垂下來,給人一種茫茫蒼涼之感。
接下來的兩句,詩人描繪了秋天的變化。雨意欲晴,預示著雨過天晴,山間的鳥兒開始歡樂地歌唱。寒聲初到,井梧樹開始發出寒意,意味著秋天的寒冷已經到來。
最后兩句,詩人表達了自己對時世之事的感嘆。丈夫感慨關時事,詩人以丈夫自稱,抒發了對時代變遷和社會動蕩的感慨之情。不學楚人兒女悲,楚國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國家,楚人以其深情痛苦的詩文而聞名,詩人表示自己不愿意像楚人那樣,過于悲傷和憂慮。
整首詩以秋天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個人情感,傳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悲傷和感慨。詩人通過對離別、秋天和時世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變遷和社會動蕩的思考,同時呼應了詩題《悲秋》所蘊含的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