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惜別行送林梅卿赴闕 / 作者:黃公度 |
刺桐城邊桐葉飛,刺桐城外行人稀。
客來別我有所適,問客此去何當歸。
林卿妙齡才秀發,胸中萬卷涌溟渤。
家聲合沓蓋九州,里第嶙峋表雙闕。
劫來試吏天南方,驥縶焉能騁所長。
梅仙脫身東市卒,杜老落筆中書堂。
傳道淮壖減豺虎,政須禮樂事明主。
之子軒軒霄漢姿,好向春風刷毛羽。
|
|
惜別行送林梅卿赴闕解釋: 《惜別行送林梅卿赴闕》是宋代黃公度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刺桐城邊桐葉飛,刺桐城外行人稀。
在刺桐城邊,桐葉紛紛飛舞,而城外的行人稀少。
這里描述了一個離別的場景,詩人站在刺桐城邊,看到桐葉在秋風中紛紛飛舞,而城外的行人很少,暗示著離別的孤寂和凄涼。
客來別我有所適,問客此去何當歸。
有客人前來和我告別,我心中有所感應,詢問客人此行何時歸來。
詩人感到別離之情,向客人詢問他何時會歸來。
林卿妙齡才秀發,胸中萬卷涌溟渤。
林梅卿年輕貌美,才情出眾,胸中蘊藏著千萬卷書籍,如浩渺的大海。
詩人贊美了林梅卿年輕美貌和才華橫溢,形容她內心淵博,知識豐富如大海一般。
家聲合沓蓋九州,里第嶙峋表雙闕。
家族聲望遍及九州,住宅宅第高聳,宛如雙座宮闕。
詩人描繪了林梅卿所屬家族的聲望,家族在九州廣為人知,住宅宅第雄偉壯觀,如同雙座宮闕。
劫來試吏天南方,驥縶焉能騁所長。
詩人被派往天南方任職,但他懷才不遇,無法發揮自己的長處。
這里描繪了詩人的遭遇,他被調派到偏遠地區任職,但卻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梅仙脫身東市卒,杜老落筆中書堂。
梅仙脫離俗務成為東市的才子,而杜老則在中書堂寫下了許多卓越之作。
這里提到了梅仙和杜老,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境遇:梅仙擺脫了世俗的束縛成為了東市的才子,而杜老則在中書堂寫下了許多杰出的作品。
傳道淮壖減豺虎,政須禮樂事明主。
傳播道德教化減少了淮壖地區的豺虎之害,政治需要禮樂來明君主的治理。
這里表達了詩人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的看法,認為通過傳播道德可以減少社會上的惡劣行為,而政治的發展需要借助禮樂來展示君主的治理能力。
之子軒軒霄漢姿,好向春風刷毛羽。
林梅卿的兒子身姿高挺,宛如蒼穹之星,喜歡迎向春風中簌簌拂動羽毛。
這里描繪了林梅卿的兒子,形容他身姿高挺,宛如蒼穹之星,喜歡迎向春風中簌簌拂動羽毛。
整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繪不同人物的境遇和情感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通過刺桐城、行人稀少等景物描寫,營造了離別時的凄涼氛圍。在贊美林梅卿的部分,描繪了她的才華與淵博,以及家族的聲望和宅第的壯觀,突顯了她的非凡之處。然而,詩人自己卻遭遇了官場的不公與才華的遲遲無法施展的困境。在最后幾句中,詩人通過梅仙和杜老的比較,表達了對道德教化和禮樂的重要性,以及政治需要明主的治理。最后,詩人以林梅卿兒子的形象作為結尾,展示了年輕一代的希望與活力。
整首詩情感真摯,描繪細膩,通過對離別、境遇和人物形象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現實境遇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許。同時,詩人巧妙地運用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比喻,使詩意更加豐富深遠。這首詩詞既展示了個體的離別之情,也涉及到社會和政治的議題,通過微妙的表達方式,傳遞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