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后行花圃 / 作者:黃公度 |
習習春風軟,遲心春日暄。
生意遍宇宙,盡托青皇恩。
屏翳剛作惡,一夜如翻盆。
奔流萬壑怒,比曉千山昏。
鳴鳩喚我起,杖屨行中園。
呼僮理僵仆,春事無半存。
蓬蒿增意氣,蘭藥遭排根。
雖無桃李妍,卻有桑麻繁。
萬化相除謝,此理誰明論。
去去勿復辨,榮枯任乾坤。
|
|
雨后行花圃解釋: 《雨后行花圃》是宋代詩人黃公度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雨后春天花園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詩中描述了和煦的春風輕柔吹拂,心情也因著春日的溫暖而變得愉悅。作者將生機盎然的景象與廣袤的宇宙聯系在一起,將豐富的自然景觀歸功于上天的恩寵。
然而,詩中也蘊含著一些憂慮和矛盾。作者提到屏風剛立即遭遇惡劣天氣的侵襲,一夜間景象翻天覆地。奔流的河水怒濤翻滾,昏暗的山脈仿佛在黎明前后都籠罩在濃霧之中。這些描繪傳達出不穩定和無常的感覺。
然后,詩中出現了鳴鳩的呼喚,喚醒了作者并引領他走進花園。作者召喚仆人整頓花園,但發現春天的景象已經凋零,只剩下了蓬蒿等不起眼的植物,而高貴的蘭草則被排斥在根部。這里表達出對春光易逝、時光流轉的感慨。
最后,作者呼喚自己不再去辯論榮枯,放任它們隨著天地的變化而發展。這種態度表明了對命運和生命的深沉思考,以及對人生無常的領悟。
整首詩以描繪自然景觀為主線,通過對自然變化的觀察和感受,表達了對命運和生命的思考。雖然作者所見的景象多是凋零和無常,但他以超脫的姿態接納了這一切,并將自己的心境與自然融合在一起。這種超然態度和對生命的深邃思考是宋代詩歌的典型特征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