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齊云寺 / 作者:黃公度 |
行李秋將老,停鞭日已西。
深村見人少,孤寺與云齊。
試問沾微祿,何如返故棲。
雞鳴不成寢,乘月下清溪。
|
|
宿齊云寺解釋: 《宿齊云寺》是宋代詩人黃公度的作品。詩人寫道:“行李秋將老,停鞭日已西。深村見人少,孤寺與云齊。試問沾微祿,何如返故棲。雞鳴不成寢,乘月下清溪。”
這首詩以描繪作者在秋天旅行途中宿泊齊云寺為主題。詩人行李沉重,已經行走了很久,天色漸晚,他停下馬車,西方的太陽已經下山。他來到一個深山村莊,人煙稀少,只有齊云寺獨立在山間。詩人試問自己:現在沾染了一點微薄的祿位,是否值得回歸到過去的安逸生活中去呢?然而,雞鳴聲打破了他入眠的希望,于是他選擇乘著月光下的清溪,繼續他的旅程。
這首詩的譯文和賞析如下:
譯文:
行李已經沉重,秋天的日子漸漸老去。
停下馬車時太陽已經西斜。
在這深山村莊,很少見到行人,
孤寺獨立于云間。
我試問自己沾染微薄的功名,
是否值得回到過去的安逸生活。
然而,雞鳴聲打破了我的睡意,
于是我選擇乘著月光走向清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深沉、寂寥的筆觸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宿泊齊云寺的情景。詩人行李沉重,暗示著他已經行走了很長時間,歲月不饒人,時光已經漸漸老去,給人以歲月匆匆、時光流轉的感覺。停下馬車時,太陽已經西斜,暗示了黃昏的來臨,給人以一種寂靜、遼遠的感覺。
詩人來到深山村莊,見人稀少,孤寺獨立于云間,形成了一幅寧靜、孤寂的景象。詩人思考自己沾染微薄的功名,是否值得回到過去的安逸生活,表現了對功名利祿的猶豫和思考。最后,雞鳴聲打破了他入眠的希望,詩人選擇乘著月光下的清溪繼續旅程,這個場景象征著詩人堅持追求自己內心追求的理想和信念。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矛盾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對人生追求和價值觀的思考。同時,通過對寺廟和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孤寂的氛圍,給人以思考人生哲理的空間。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