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 / 作者:晁沖之 |
雙舸亭亭橫晚渚,城中飛觀嵯峨。
畫橋燈火照清波。
玉鉤平浸水,金鎖半沈河。
試問無情堤上柳,也應厭聽離歌。
人生無奈別離何。
夜長嫌夢短,淚少怕愁多。
|
|
臨江仙解釋: 《臨江仙》是宋代晁沖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雙舟婉約地橫在晚渚上,
城中樓閣高聳入云霄。
畫橋上的燈火映照在清波上。
玉鉤懸浸在水中,
金鎖半沉入河底。
試問那無情的堤岸上的柳樹,
也應該厭倦聽離別的歌聲。
人生無奈別離何時止。
長夜漫漫嫌夢太短,
眼淚少怕憂愁多。
詩意:
《臨江仙》描繪了一幅江城夜景的圖景,表達了作者對別離之苦和人生無奈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雙舟在晚渚上的婉約形態、城中高聳的樓閣和燈火映照的清波,展現了夜晚江城的美麗景色。然而,玉鉤平靜地浸在水中,金鎖半沉入河底,暗示著離別的痛苦和無奈。作者詢問那無情的堤岸上的柳樹,它們是否也厭倦了聽別離的歌聲,表達了對別離的痛苦和無奈的共鳴。最后,作者表達了長夜漫漫嫌夢太短,眼淚少怕憂愁多的情感,反映了人生中的離別和苦痛。
賞析:
《臨江仙》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江城夜景的美麗,通過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傳達了離別之苦和人生無奈的情感。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城中高樓、燈火和水中的玉鉤、金鎖的對比,突出了離別的痛苦和無奈。柳樹作為代表性的離別意象,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別離的感同身受。詩人通過對時間和情感的對比,將長夜與短夢、少淚與多愁相對照,表達了人生中的離別之苦和苦痛的無奈感。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將離別的痛苦和無奈表達得深入人心,給人以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