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園春 / 作者:劉將孫 |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蘇子泛舟。
正赤壁風清,舉杯屬客,東山月上,遺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簫倚和,何事嗚嗚怨泣幽。
悄危坐,撫蒼蒼東望,渺渺荊州。
客云天地蜉蝣。
記千里舳艫旗幟浮。
嘆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繆。
客亦知夫,盈虛如彼,山月江風有盡不。
喜更酌,任東方既白,與子遨游。
|
|
沁園春解釋: 《沁園春·壬戌之秋》是宋代劉將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壬戌之秋,七夕已過,蘇子乘船。紅色的壁風清爽,他舉起酒杯敬客,東山的月亮升起,他隨波逐流。桂木船槳擊打著舷邊,洞簫依靠著,吹奏出深情悲怨的音樂。他靜靜地坐在危險的地方,撫摸著蒼蒼的東方,眺望著遙遠的荊州。客人說,天地間的生命如同蜉蝣一般短暫。他記住了千里之行船上的旗幟飄揚。他嘆息著孟德和周郎,英雄們現在安在?武昌和夏口,山水交織在一起。客人也知道,世間的興衰變化如同山月和江風,有盡無窮。他高興地再倒一杯,隨意地在東方逍遙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壬戌之秋(指宋神宗元豐三年)為背景,描繪了一個人在秋天乘船游覽的情景。詩中展示了自然景色和客人的情感表達,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和世事的變遷。
詩的開頭描述了紅色的壁風,這里指的是赤壁,暗示清朗的秋天景色。接著,詩人舉起酒杯敬客,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歡愉的向往。東山的月亮升起,寓意東方的希望和美好。詩中的蘇子泛舟,象征著詩人在世間浮生游歷,隨波逐流,感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桂木船槳的聲音和洞簫的悲怨音樂,這里表達了詩人內心深情和思鄉之情。詩人坐在危險的地方,撫摸著東方的蒼蒼,渺渺地望著遙遠的荊州,表達了對故土的思念和對未來的向往。
詩的最后部分,客人說天地間的生命短暫,記住了旅途中飄揚的旗幟,嘆息著過去的英雄們。武昌和夏口的山水交織在一起,象征著歷史的變遷和人事的更迭。客人也明白世間的興衰變化如同山月和江風,有盡無窮。最后,客人高興地再倒一杯,與友人一起自由地在東方徜徉游玩。
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沉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感悟。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和船游的場景,詩人抒發了對友誼、對故土和對未來的向往。整首詩情感豐富,既有對自然景色的贊美描寫,又通過對客人的對話和思考,探討了生命的短暫和世事的變遷。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傳遞出深邃的情感,讓讀者在欣賞景色的同時,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