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唐如晦二首 / 作者:鄧剡 |
法護何妨短,元龍故自豪。
交情如水淡,義氣與秋高。
貧不沾三釜,年方見二毛。
魂兮如可返,痛飲讀離騷。
|
|
挽唐如晦二首解釋: 《挽唐如晦二首》是宋代詩人鄧剡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法護何妨短,元龍故自豪。
交情如水淡,義氣與秋高。
貧不沾三釜,年方見二毛。
魂兮如可返,痛飲讀離騷。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唐如晦的挽歌之情。詩中探討了友情、義氣和貧困等主題。通過對唐如晦的描繪和對自己的感受,詩人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逝去友誼的思念之情。
賞析:
首先,詩的開頭兩句“法護何妨短,元龍故自豪。”表達了詩人對唐如晦的贊美。法護指的是唐如晦的法號或別號,短則指他的身材矮小,但這并不能妨礙他的崇高品質。元龍指的是他的字號或別號,表明他有著自豪的個性和追求。
接著,詩人用“交情如水淡,義氣與秋高。”來形容友情。水淡意味著交情淡薄,沒有太多的熱鬧和變化,但義氣卻如秋天的高空一樣高遠。這表明詩人與唐如晦之間的友情雖然不濃烈,但卻是真摯而高尚的。
第三句“貧不沾三釜,年方見二毛。”揭示了詩人和唐如晦的貧困生活。貧不沾三釜指的是他們生活貧困,無法享受豐盛的飯食。年方見二毛則表示他們年紀輕輕就已經面臨困境,生活艱難。
最后兩句“魂兮如可返,痛飲讀離騷。”表達了詩人對逝去友誼的思念和對離別的痛苦。詩人希望友誼的魂靈可以重返,重溫過去的美好時光。他借著痛飲和讀《離騷》來紓解內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真摯和對逝去友誼的深深思念。詩人對友人的贊美、對貧困的描繪以及對離別的痛苦都使這首詩詞充滿了情感和共鳴,讓讀者在品味中感受到友情的珍貴和離別的傷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