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渡湘水 / 作者:孟浩然 |
一作崔國輔詩
客舟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
|
|
夜渡湘水解釋:
《夜渡湘水》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孟浩然(有一說一作崔國輔)。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舟船貪圖利潤,暗自渡過湘川。能聞到杜鵑花散發的清香,聽見歌聲是在采蓮。科舉考試的人們投身到岸邊的篝火旁,漁夫在湖潭中留宿看煙霧升起。同行的伙伴們時不時互相詢問,潯陽在何處邊界。
詩意:
《夜渡湘水》描繪了一個夜晚渡過湘水的場景。詩人表達了人們在追逐利益的舟船上秘密渡過湘川的行為,暗示了社會的浮躁和功利心態。然而,詩中也展現了一些美好的意象,如杜鵑花的芳香和采蓮者的歌聲,給人以寧靜和愉悅的感覺。最后兩句提到了科舉考試的場景,表現了那些希望通過考試改變命運的人們的焦慮與期待。
賞析:
《夜渡湘水》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夜晚湘水的景色和人物活動,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情的細膩觀察。詩中運用了描寫性詞語,如“貪利涉”、“暗里渡”、“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等,使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夜晚湘水的氛圍和動靜。通過對科舉考試和漁夫留宿的描寫,詩人巧妙地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人們對命運的期待與掙扎。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動為線索,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觀照和對人性的思考。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對人物心理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夜晚的湘水之旅,使人們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夠思考一些關于人生和社會的問題。這首詩以其簡潔明快的語言和深刻的內涵,展現了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才華和對社會的觸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