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淘沙 / 作者:惠洪 |
城里久偷閑。
塵浣云衫。
此身已是再眠蠶。
隔岸有山歸去好,萬壑千巖。
霜曉更憑闌。
減盡晴嵐。
微云生處是茅庵。
試問此生誰作伴,彌勒同龕。
|
|
浪淘沙解釋: 《浪淘沙》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為惠洪。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城里久偷閑。
塵浣云衫。
此身已是再眠蠶。
隔岸有山歸去好,
萬壑千巖。
霜曉更憑闌。
減盡晴嵐。
微云生處是茅庵。
試問此生誰作伴,
彌勒同龕。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生活在城里的人,他長時間在城市里忙碌,但最終找到了一段閑暇時光。他穿著云衫,將塵土洗凈,表達了他對閑暇生活的向往。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度過了一段辛勤的歲月,就像一只再次入眠的蠶。他望著對岸的山巒,渴望回到那里,欣賞山水之美,千巖萬壑。在清晨霜曉時,他倚著欄桿凝望,看到晴朗的天空中的云霧逐漸消散。微云升起的地方是茅庵,表明他向往簡樸的生活。最后他問自己,有誰能陪伴他度過此生,他希望與彌勒佛一同共處。
賞析:
《浪淘沙》通過描繪城市生活與自然山水之間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寧靜與閑適生活的向往。城市的喧囂與忙碌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而大自然的山川、云霧和茅庵則象征著寧靜與簡樸的生活方式。詩中的塵土洗凈和再眠蠶的意象,暗示著一種對繁忙生活的放下和追求內心平靜的愿望。
詩中所提到的彌勒同龕,是指彌勒菩薩和佛龕,表達了作者對精神寄托和心靈安寧的渴望。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出作者內心的想象和追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對心靈歸宿的追尋。
《浪淘沙》以簡潔的語言和意象,表達了對閑暇生活和內心寧靜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于自然山水和精神寄托的向往。這首詩詞傳遞出一種追求寧靜、遠離塵囂的情感,以及對真實自然與心靈歸宿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