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南岳銓德觀秋聲軒 / 作者:曾幾 |
月明雁叫遠,露下蟬號寒。
幽幽草蟲泣,索索梧葉乾。
愁人知秋早,聽此良獨難。
竹君南北美,佩服青瑯玕。
天風一披拂,庭宇聲珊珊。
靈宮蔭老樾,別館如深山。
心凈鑒止水,眼明揖千竿。
虛籟自然奏,有琴不須彈。
世議大可厭,市聲無少閒。
不如聽君語,竟日簾垂間。
|
|
題南岳銓德觀秋聲軒解釋: 詩詞:《題南岳銓德觀秋聲軒》
朝代:宋代
作者:曾幾
月明雁叫遠,
露下蟬號寒。
幽幽草蟲泣,
索索梧葉乾。
愁人知秋早,
聽此良獨難。
竹君南北美,
佩服青瑯玕。
天風一披拂,
庭宇聲珊珊。
靈宮蔭老樾,
別館如深山。
心凈鑒止水,
眼明揖千竿。
虛籟自然奏,
有琴不須彈。
世議大可厭,
市聲無少閒。
不如聽君語,
竟日簾垂間。
中文譯文:
月明時候,遠處的雁兒呼叫著,
露水滴落,蟬兒在寒冷中鳴叫。
幽幽的草地上,蟲兒在哭泣,
梧桐樹葉沙沙作響。
有心事的人會知道秋天來得早,
聆聽這美妙的聲音卻不容易。
南北的竹子都十分美麗,
令人佩服的是那青色瑯玕。
當天風拂過一切的時候,
庭院里的聲音沙沙作響。
靈宮的陰影籠罩著老樾樹,
別館就像深山一樣幽靜。
心靈清凈如止水,
眼光明亮地招呼著千竿竹子。
虛幻的聲音自然而然地奏響,
有了這美妙的琴音,無需彈奏。
世間的議論讓人感到厭倦,
市井的喧囂沒有一刻寧靜。
不如傾聽你的言語,
在簾幕之間度過整個白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南岳銓德觀秋聲軒中聆聽秋天的聲音時的感受和思考。詩中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深情和對寧靜的向往。
詩的開篇,月明的夜晚,遠處的雁兒呼叫,露水滴落,蟬兒在寒冷中鳴叫,描繪出一個安靜而寂寥的秋夜景象。接著,作者用幽幽、索索的形容詞描述了草地上蟲兒的哭泣聲和梧桐樹葉的沙沙作響聲,進一步增加了詩中的寂靜感。
詩的中間部分,作者表達了對美麗的竹子的贊美,以及天風吹過庭院時的沙沙聲。靈宮的陰影籠罩著老樾樹,別館宛如深山一般幽靜,展示了作者對清靜幽雅環(huán)境的向往。
詩的結(jié)尾,作者以心凈和眼明的形容詞描繪自己的內(nèi)心和目光,表示自己對自然聲音的敏感和對清凈寧靜的追求。他認為虛幻的聲音自然而然地奏響,不需要額外的琴音彈奏。最后,作者表達了對世俗的厭倦和對寧靜的向往,認為市井的喧囂無法與在簾幕之間傾聽詩人的言語相比。
整首詩運用了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手法,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秋天的寂靜美和作者對寧靜的追求。通過對自然聲音的聆聽,詩人尋找到了一種與世俗紛擾相隔的寧靜和慰藉。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美的敏感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
這首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感受和對寧靜環(huán)境的向往,表達了對自然聲音的敏感和對世俗喧囂的厭倦。整首詩意境優(yōu)美,給人以靜謐、清新的感覺,引發(fā)讀者對寧靜、自然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