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鄭禹功韻 / 作者:曾幾 |
怪底消除執熱煩,鄭公方丈接三韓。
空馀坐榻懸犀柄。
豈有行廚洗玉盤。
作吏忽驚玄鳥變,尋盟未向白鷗寒。
諸山只在登臨眼,安得陪君杖履看。
|
|
次鄭禹功韻解釋: 《次鄭禹功韻》是宋代詩人曾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怪底消除執熱煩,
鄭公方丈接三韓。
空馀坐榻懸犀柄,
豈有行廚洗玉盤。
作吏忽驚玄鳥變,
尋盟未向白鷗寒。
諸山只在登臨眼,
安得陪君杖履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景象,詩人曾幾以懷念之情寫下了這首詩,表達了對鄭公禹功的景仰和向往之情。鄭公指的是鄭成功,他是明朝末年抗擊荷蘭殖民者的抗戰英雄。詩中描繪了一幅虛幻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以懷念之情描繪了鄭成功的偉大事跡和英雄形象。詩人通過描寫鄭成功的戰功和英勇的形象,表達了對他的景仰和崇敬之情。
首句“怪底消除執熱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熱情和焦慮的消散。接下來的兩句“鄭公方丈接三韓,空馀坐榻懸犀柄”,描繪了鄭成功接受三韓(指朝鮮、韓國和日本)朝貢的盛況,以及他高坐在懸掛著犀牛角制成的柄杖的寶座上的形象。
接著詩中寫道“豈有行廚洗玉盤”,表達了鄭成功身份的高貴和崇高,暗示了他不再親自從事瑣碎的事務,而是專注于治理國家。
下文“作吏忽驚玄鳥變,尋盟未向白鷗寒”,詩人以神奇的意象描繪了鄭成功的身份變化,暗示他從軍事將領轉變為政治家,但他的抱負和志向依然不減。
最后兩句“諸山只在登臨眼,安得陪君杖履看”,表達了詩人對鄭成功的景仰之情。詩人希望能與鄭成功一同登高望遠,共同領略山川壯麗的風景,以及鄭成功的偉大事業。
整首詩通過描繪鄭成功的形象和事跡,表達了對他的崇敬和景仰之情。詩人將鄭成功塑造成一個偉大的英雄形象,贊美他的功績和品德,表達了對他的崇高評價和敬仰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