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程伯禹給事漫吾亭 / 作者:曾幾 |
漫郎專一溪,萬事俱不理。
胡為墮我相,名字出奇詭。
山林軒冕歟,等是寄焉耳。
程公傍亭意,道眼深照此。
端居亦偶然,小出聊復爾。
宣城幻事了,卻夢歸故里。
結廬澄潭上,盡室清鏡里。
木陰涼夏簟,荷氣馥秋水。
遙岑招不來,為我列窗幾。
昔吾與今吾,念念如脫屣。
心期次山外,人要安石起。
公勿賦遠游,行應去天咫。
|
|
題程伯禹給事漫吾亭解釋: 《題程伯禹給事漫吾亭》是宋代曾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漫郎專一溪,
萬事俱不理。
胡為墮我相,
名字出奇詭。
山林軒冕歟,
等是寄焉耳。
程公傍亭意,
道眼深照此。
端居亦偶然,
小出聊復爾。
宣城幻事了,
卻夢歸故里。
結廬澄潭上,
盡室清鏡里。
木陰涼夏簟,
荷氣馥秋水。
遙岑招不來,
為我列窗幾。
昔吾與今吾,
念念如脫屣。
心期次山外,
人要安石起。
公勿賦遠游,
行應去天咫。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曾幾的一種閑適、自在的生活態度。詩中描述了一個名為漫郎的人專心地在溪邊度日,對世事漠不關心。詩人對這種生活方式感到困惑,認為這是一種奇特的行為。他將漫郎與山林的高官厚祿進行了對比,認為漫郎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也是一種寄托。程公(指程伯禹)在亭子旁邊,他的意境深遠,目光透過這一切的景物深入詩人的內心。詩人住在這里,也是偶然的,偶爾會出門一下。他認為宣城(地名)的幻景已經消失了,只剩下回到故鄉的夢境。詩人將自己的住所比作澄澈的池塘,一切都映照在清澈的鏡子里。樹蔭涼爽的夏天,荷花的香氣在秋水中彌漫。遙遠的山嶺無法邀請詩人去,他只能在窗前列坐,享受這些美好景色。詩人回憶起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心中的感慨如同脫下舊鞋般清晰。他的心向往著遠離山外,以安石(指岳飛)為榜樣的人們,希望他們在安定的環境中崛起。詩人告誡程伯禹不要遠行,而是應該去追求更高的目標。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態度的思考和感悟。詩中通過對比漫郎與山林高官的生活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傳統權貴生活方式的質疑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人以自然景物來烘托自己的心境,描繪了清涼的夏日和芬芳的秋水,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意境。詩人對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以及對遠離塵囂的向往,展示了他對內心自由與追求真理的渴望。整首詩構思巧妙,意境深遠,給人以閑適、自在的感覺。通過對自然與人生的對比,詩人呈現了一種追求內心寧靜與自由的生活理念,同時也對社會中功利、名利的迷失提出了質疑。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態度的思考和感悟。詩中通過對比漫郎與山林高官的生活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傳統權貴生活方式的質疑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人以自然景物來烘托自己的心境,描繪了清涼的夏日和芬芳的秋水,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意境。詩人對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以及對遠離塵囂的向往,展示了他對內心自由與追求真理的渴望。整首詩構思巧妙,意境深遠,給人以閑適、自在的感覺。通過對自然與人生的對比,詩人呈現了一種追求內心寧靜與自由的生活理念,同時也對社會中功利、名利的迷失提出了質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