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左山右客}仁教授即官舍作齋予以獨冷名之 / 作者:曾幾 |
昔君困虀鹽,蓬首窗下讀。
秋螢屢乾死,明月以為燭。
麻衣肘欲穿,才換一袍綠。
豈知冷淡債,十載償未足。
書齋開冰廳,敗壁數椽屋。
橫經綴鵠鷺,未省進鳧鶩。
窮通更事耳,裘扇有反覆。
直今張羅地,便恐車擊轂。
先生粲可流,示現著冠服。
從渠勢炙手,了不見涼燠。
小詩應大笑,笑我未忘俗。
|
|
汪{左山右客}仁教授即官舍作齋予以獨冷名之解釋: 《汪{左山右客}仁教授即官舍作齋予以獨冷名之》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曾幾。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昔君困虀鹽,蓬首窗下讀。
過去你為鹽而困苦,頭發散亂地在窗下讀書。
秋螢屢乾死,明月以為燭。
秋天的螢火蟲屢次干枯而死,明亮的月光成為我的燭光。
麻衣肘欲穿,才換一袍綠。
麻衣肘部即將破穿,只能勉強換上一件綠色的袍子。
豈知冷淡債,十載償未足。
誰知道寒冷如債務一般,十年的還清還不夠。
書齋開冰廳,敗壁數椽屋。
書齋如同冰涼的大廳,殘破的墻壁、幾根橫梁的房子。
橫經綴鵠鷺,未省進鳧鶩。
橫臥在經書上的鸕鶿和鷺鳥,未曾想著為進一只鴨和鶩而省思。
窮通更事耳,裘扇有反覆。
貧窮與富裕不斷交替,皮裘和扇子也不斷翻轉。
直今張羅地,便恐車擊轂。
至今仍在忙碌奔波,只怕被車輪碾壓。
先生粲可流,示現著冠服。
先生的才華可被流傳,展示出杰出的才華和儀態。
從渠勢炙手,了不見涼燠。
從渠道中汲水,手掌都被炙熱,卻無法感受到涼爽。
小詩應大笑,笑我未忘俗。
這首小詩應該引起大笑,嘲笑我不曾忘記塵世紛擾。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貧困和富貴之間的轉變和掙扎。他在貧窮時,用明月代替燭光讀書,用麻衣勉強遮寒,書齋冰涼,墻壁殘破。然而,當他稍微富裕起來時,他發現貧窮與富貴之間的轉變仍然帶來種種困擾和矛盾。作者表達了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