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云亭晚坐 / 作者:曾幾 |
大暑不可避,微涼安所尋。
云霄非濁世,竹樹有清陰。
海近風(fēng)先集,山高日易沈。
無因見明月,螢火亂更深。
|
|
參云亭晚坐解釋: 詩詞:《參云亭晚坐》
朝代:宋代
作者:曾幾
參云亭晚坐,
大暑不可避。
微涼安所尋,
云霄非濁世。
竹樹有清陰,
海近風(fēng)先集。
山高日易沉,
無因見明月。
螢火亂更深。
中文譯文:
在參云亭晚上坐,
大暑無法回避。
微涼難覓安慰,
云霄不屬于濁世。
竹樹提供清涼的陰影,
海風(fēng)先于風(fēng)聚集。
高山易于沉默,
沒有機會見到明亮的月光。
螢火亂飛更加深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在夏季的參云亭中晚上坐著的景象,詩人以此表達了對夏日的感受和思考。大暑的炎熱難以避免,即使在這個涼爽的亭子里,也只能感受到微涼,無法完全擺脫炎熱的困擾。云霄表示高空的天空,這里指向一個清凈、純潔的世界,與塵世的渾濁相對。竹樹提供了清涼的陰影,而海風(fēng)則先于其他風(fēng)吹來,給人一種涼爽的感覺。然而,高山的陰影使得陽光很早地消失,讓人感到昏暗。詩人無法見到明亮的月光,這可能代表他的環(huán)境或處境使他無法享受到美好的事物。最后一句描繪了螢火亂飛,增加了夜晚的幽靜和神秘感。
整首詩以簡潔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夏日晚上的景象,通過對溫度、風(fēng)、陰影和光線的描繪,傳達了一種對逃離炎熱和塵世紛擾的渴望,以及對美好事物的無法觸及的遺憾。詩人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展示了自然與人的關(guān)系,并表達了內(nèi)心對純凈和寧靜的向往。整體氛圍清幽而涼爽,給人以清新、深沉的感受,引發(fā)讀者對夏日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