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憫雨 / 作者:曾幾 |
梅子黃初遍,秧針綠未抽。
若無三日雨,那復一年秋。
薄晚看天意,今宵破客愁。
不眠聽竹樹,還有好音不。
|
|
憫雨解釋: 《憫雨》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曾幾。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憫雨
梅子黃初遍,
秧針綠未抽。
若無三日雨,
那復一年秋。
薄晚看天意,
今宵破客愁。
不眠聽竹樹,
還有好音不。
中文譯文:
梅花已經初次開黃,
稚嫩的秧苗還未抽綠。
如果連續三天沒有雨,
那么一年的秋天將無法到來。
黃昏時分,我觀察著天象,
今夜將驅散我的客居之憂。
我不眠地傾聽著竹樹的聲音,
是否還有美妙的音樂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雨水對自然和人情的影響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雨水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詩人以梅花黃、秧苗綠的景象開篇,描述了春季的初期景色。然后,他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三天沒有雨水,整個秋季都會受到影響。這種設想暗示了雨水對自然生態和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性。詩人通過這種設定,抒發了對于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生生不息的思考。
接著,詩人在黃昏時分仰望天空,觀察天象,尋找一線希望來驅散他作為客居者的憂愁。這里的"破客愁"表達了詩人對離鄉背井、漂泊他鄉的孤寂和無奈。他希望通過觀察天空,找到一種寬慰和撫慰。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失眠的狀態,他傾聽著竹樹發出的聲音,期望能夠聽到美妙的音樂,以舒緩內心的不安和孤獨。這種尋求美妙音樂的愿望,也可以理解為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對心靈慰藉的追求。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和對人情的寄托,展現了詩人對雨水、自然和人類命運的思索和關懷。同時,詩中表達的渴望美好、追求慰藉的情感也使得讀者在閱讀中能夠產生共鳴,并引發對生命、命運和人情之間微妙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