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六日大雪 / 作者:曾幾 |
薄晚蓬山下直馀,笑看六出點衣裾。
絮飛簾外無縈絆,花落階前不掃除。
松鬣垂身全類我,竹頭搶地最憐渠。
短檠便可捐墻角,剩有窗光映讀書。
|
|
十二月六日大雪解釋: 《十二月六日大雪》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曾幾。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
薄晚蓬山下直馀,
傍晚時分,蓬山下僅余微弱的光線,
笑看六出點衣裾。
欣然目睹街頭巷尾的行人穿著厚重的衣裳。
絮飛簾外無縈絆,
飛舞的雪花在窗簾外自由飄蕩,
花落階前不掃除。
花瓣飄落在門前的臺階上未被清掃。
松鬣垂身全類我,
像松樹的枝葉一樣垂下身軀,全然與我相似,
竹頭搶地最憐渠。
竹子的尖頂向地面伸展,最為憐惜它們。
短檠便可捐墻角,
短短的欄桿只需一點點的力就能推開,可以留在墻角不再阻攔,
剩有窗光映讀書。
剩下的窗戶透進來的光線照耀在讀書人身上。
這首詩描繪了十二月六日大雪的景象,以及詩人對雪景的感受和思考。詩中的蓬山、衣裾、絮飛、花落、松鬣、竹頭等形象都用來烘托雪的美麗和獨特性。詩人笑看著行人們穿著厚重的衣裳,暗示了大雪的嚴寒,但他卻欣賞著雪花飄舞的自由和花瓣飄落的自然美。
詩中的松樹和竹子象征著堅韌和柔韌,詩人將自己與松鬣相比,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與大自然的相通。而竹頭搶地的形象,則顯示了詩人對這種生命力的崇敬和喜愛。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向往和對知識的追求。他認為即使是短短的欄桿也可以輕易推開,留下窗外的光線來照亮讀書的人。這與詩人內心追求自由和知識的渴望相呼應。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雪景,同時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和意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自由、知識的向往。這首詩意境深遠,意境優美,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