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二首 / 作者:曾幾 |
秋冬久不雨,氣濁喜云生。
麥隴崇朝潤,茅檐徹夜聲。
初來斷幽徑,漸密雜疏更。
賴有墻陰薺,離離已可烹。
|
|
雨二首解釋: 《雨二首》是宋代詩人曾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秋冬久不雨,氣濁喜云生。
麥隴崇朝潤,茅檐徹夜聲。
初來斷幽徑,漸密雜疏更。
賴有墻陰薺,離離已可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秋冬季節長時間沒有下雨的景象,以及雨后帶來的清新和生機。在干旱的氣候中,人們渴望看到云彩的出現,因為云會帶來雨水,解渴潤物。當云層終于出現時,人們感到喜悅,期待著雨水的降臨。雨水滋潤了麥田和山坡,使它們充滿朝氣和生機。夜晚時,茅屋的屋檐上傳來雨水的聲音,這是一種寧靜而又悅耳的聲音。詩人描繪了初雨時的景象,小徑上的積水逐漸增多,水草叢生,雜草叢生,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詩的最后兩句提到墻陰下的薺菜,表示雨水的降臨已經足夠,可以采摘薺菜烹飪食用了。
賞析:
《雨二首》通過對干旱和雨水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和人們對雨水的期待與喜悅之情。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秋冬久不雨的景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干旱時的焦躁和期待。同時,詩人通過描寫雨水滋潤大地,給人以希望和喜悅的感覺,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機和循環。
詩中運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辭手法,如"氣濁"和"云生"的對比,強調了雨水的清新和凈化作用;"麥隴崇朝潤"和"茅檐徹夜聲"的描寫,增強了讀者對雨水帶來生機和喜悅的感受;"初來斷幽徑,漸密雜疏更"的描寫,通過小徑上的積水和水草叢生的景象,表現了雨水逐漸增多的過程。
整首詩以雨水的降臨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意象,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和人們對雨水的期待與喜悅之情,給人以寧靜、清新的感受。這首詩詞表達了對自然界的熱愛和對生命力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雨水的渴望和對豐收的期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