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道士參寥 / 作者:孟浩然 |
蜀琴久不弄,玉匣細塵生。
絲脆弦將斷,金徽色尚榮。
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
不遇鐘期聽,誰知鸞鳳聲。
|
|
贈道士參寥解釋:
贈道士參繚
蜀琴久不弄,玉匣細塵生。
絲脆弦將斷,金徽色尚榮。
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
不遇鐘期聽,誰知鸞鳳聲。
中文譯文:
送給參繚道士
蜀地名琴已經很久不再被彈奏,玉匣慢慢地積塵。
弦太脆,將要斷裂,琴上的金徽的顏色仍然鮮艷。
知音者只能自憐,不被世俗所重視。
無緣聆聽鐘期的音樂,誰能知道鸞鳳般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孟浩然借用蜀地名琴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蜀琴指的是蜀地所產的名琴,孟浩然以此形象寓意自己的才情橫溢卻無人賞識。他用琴久不弄、玉匣生塵來描述琴的冷落。弦太脆將斷、金徽色仍榮是指品質卓越的琴在長時間未彈奏后依然保持著優美的外觀。
詩中的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表達了作者無奈于自己的才華被冷落,而身邊的人卻對琴聲的美妙毫無感覺。最后兩句“不遇鐘期聽,誰知鸞鳳聲”,表達了作者的愿望,希望有機會遇到有眼光欣賞他的人,稱贊他像鸞鳳一般美妙的才華。整首詩以琴為喻,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華被忽視的無奈和期望能有人欣賞自己的情感。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才情的自信和堅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