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隱士 / 作者:寇準 |
夫子住東野,經年不到城。
愛吟無俗趣,貪靜得閑名。
荒徑侵山影,虛堂出燕聲,我慚為俗吏,泉石負幽情。
|
|
贈隱士解釋: 《贈隱士》是宋代文學家寇準所寫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夫子住在東野,多年不到城。
他喜歡吟詠,沒有世俗的興趣,熱衷于寧靜。
野徑侵蝕山影,空堂中傳來燕的鳴聲。
我感到慚愧,因為我只是個世俗的官員,無法領悟幽深的情懷。
詩意:
《贈隱士》描繪了一個隱士的生活場景,以及詩人自身對隱士生活的向往和羨慕之情。夫子選擇居住在東野,遠離繁華喧囂的城市,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熱愛吟詠,追求內心的寧靜,不為世俗所動,因此獲得了閑適的名聲。詩人對夫子的境地感到慚愧,因為自己只是一個世俗的官員,不能擺脫塵世的束縛,無法領悟夫子的幽深情懷。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隱士生活的描繪,展現了寇準對寧靜與自由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夫子與自己的對比,凸顯了夫子的高尚境界和自己的平庸。詩人對夫子的羨慕之情表現得深沉而真摯,從而引發讀者對于真正的自由與追求的思考。
詩中的"東野"象征著隱居的地方,遠離塵囂的城市。"荒徑侵山影"形象地描繪了隱士居住的環境,與山脈交融在一起,凸顯了與自然的親近。"虛堂出燕聲"則展現了隱士生活的寧靜與閑適,燕聲在空堂中回蕩,更加強調了隱士對于寧靜的追求。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隱士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于超脫塵世的向往和對于寧靜自由生活的羨慕之情。這種對隱士生活的謳歌和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對于社會現實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寇準的個人情感和價值觀,以及他對于自由與內心追求的追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