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黃山館壁 / 作者:寇準 |
殘日住孤館,遲遲行古臺。
大河連野去,白鳥背城來。
離恨渾如結,鄉心漸欲灰。
山花半寥落,猶在社前開。
|
|
書黃山館壁解釋: 《書黃山館壁》是宋代文人寇準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黃山的孤寂之感,以及對故鄉和離別的思念之情。
詩中描述了作者住在孤獨的館舍中,遲遲地登上古老的臺階。大河連綿不斷地流淌,連接著無邊無際的野外,而白鳥背著城市的繁華飛來。這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文環境的感嘆和觀察。
接下來的幾句表達了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他的離別之痛像一根纏繞不解的結,而對故鄉的思念則漸漸冷卻。這里揭示了作者對離鄉背井的痛苦和漸漸淡漠的心情。
最后兩句描繪了山上的花朵,雖然已經凋零落寞,但仍在寺廟前開放。這里可以理解為寇準對美好事物的鑒賞和對生命的堅持。
這首詩詞通過對孤寂、離別和困境的描繪,表達了寇準內心的苦悶和對家鄉的思戀。同時,他通過對山花的描寫,傳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對生命的堅守。
中文譯文:
殘日住孤館,遲遲行古臺。
大河連野去,白鳥背城來。
離恨渾如結,鄉心漸欲灰。
山花半寥落,猶在社前開。
詩意和賞析:
《書黃山館壁》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寇準內心的情感和對于生活的思考。通過對景物的描繪,他展示了自然與人文的對比,以及離鄉背井的痛苦和對故鄉的思念。
詩中的孤館和古臺,營造出一種寂靜和孤獨的氛圍,凸顯了作者的內心獨處和遲遲不前的心情。大河和白鳥則象征著外界的流動和變化,與作者的孤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離恨如結,鄉心漸欲灰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離別之痛的深刻感受,以及對故鄉的思念逐漸減弱的心理狀態。這種離愁別緒,使得作者的心境變得復雜而沉重。
最后兩句中的山花半寥落,猶在社前開,揭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和對生命的堅守。雖然花朵已經凋謝,但它們依然在寺廟前開放,傳遞出一種對美的追求和對生命的堅持。
總的來說,《書黃山館壁》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和內心情感的描繪,抒發了作者的離愁別緒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山花的寓意,也傳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珍視和對生命的堅守。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殘日住孤館,遲遲行古臺。
大河連野去,白鳥背城來。
離恨渾如結,鄉心漸欲灰。
山花半寥落,猶在社前開。
中文譯文:
夕陽照在孤寂的館舍,我緩緩行走在古老的臺階上。
大河連綿地流向遠野,白鳥背負著城市的喧囂飛來。
離別之痛像結一般糾纏,對故鄉的思念逐漸褪色。
山上的花朵半凋零,依然在寺廟前綻放。
詩意和賞析:
《書黃山館壁》是寇準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黃山的孤寂之感,以及對故鄉和離別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殘日住孤館,遲遲行古臺”表達了作者在黃山館舍中度過余暉時光的孤獨感,以及他緩緩行走在古老臺階上的情景。這種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
接下來的兩句“大河連野去,白鳥背城來”通過景物的對比,突出了自然與城市、野外與人文的對立。大河流淌向遠方的野外,而白鳥卻從城市中飛來。這種對比凸顯了作者內心對于自然和人文環境的觀察和感嘆。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他描述了離別之痛如同一根糾結不解的結,對故鄉的思念逐漸變得冷淡。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離鄉背井之苦和逐漸淡漠的心情。
最后兩句“山花半寥落,猶在社前開”描繪了山上的花朵,雖然已經凋謝落寞,但仍然在寺廟前綻放。這句話傳遞出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和對生命的堅守。即使花朵已經凋零,但它們依然在寺廟前綻放,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珍視和對生命的堅守。
總體而言,寇準的《書黃山館壁》通過對孤寂、離別和困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對家鄉的思戀。同時,他通過山花的描寫,傳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對生命的堅守。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