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城秋望 / 作者:寇準 |
登臨秋向盡,千里見王畿。
過雨山逾翠,經霜菊漸稀。
平原夕靄起,高樹宿禽歸。
一望關河道,空令詠式微。
|
|
帝城秋望解釋: 《帝城秋望》是宋代文學家寇準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登臨秋向盡,千里見王畿。
過雨山逾翠,經霜菊漸稀。
平原夕靄起,高樹宿禽歸。
一望關河道,空令詠式微。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寇準登臨高處,遠眺帝都秋景的情景。他觀察到秋天即將過去,千里之外可以看到王都的邊界。在雨后,山巒變得更加翠綠,霜后菊花漸漸凋零。在平原上,夜幕降臨時有薄霧升起,高樹上的鳥兒歸巢休息。他遠望著關河道路,感嘆詠詩的風雅已經漸漸式微了。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展示了寇準對自然和社會變遷的觀察和感受。詩人站在高處,通過遠眺,展現了他對帝都的思考和關注。
首句“登臨秋向盡,千里見王畿”以樸實的詞語表達了秋天即將過去,同時通過“千里見王畿”表明他所處的位置高遠,能夠看到王都的邊界。這種視野的開闊和超越常人使他的觀察更有深度。
接下來的兩句“過雨山逾翠,經霜菊漸稀”描述了雨后山巒更加翠綠,霜后菊花逐漸凋零的景象。這種自然景觀的變化也隱喻了社會和時光的流轉,暗示了歲月的無情和人事的更迭。
第四句“平原夕靄起,高樹宿禽歸”通過描寫夜幕降臨時平原上升起的薄霧和高樹上的鳥兒歸巢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中生命的規律和節奏。這也與前兩句所表達的變化相呼應,構成了詩詞的整體氛圍。
最后兩句“一望關河道,空令詠式微”表達了詩人對帝都的關河道路的遠望,同時感嘆詠詩的風雅已經漸漸式微了。這里的“詠式微”既是對當時士人文學風氣的評判,也是對自身文學創作的反思。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傳達了對時代變遷和文化衰落的思考和憂慮。
總的來說,這首《帝城秋望》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社會變遷的觀察和思考。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對時代變遷和文化衰落的憂慮和思考,展示了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對時代精神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