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屠 / 作者:宋祁 |
乞食古為恥,浮屠名自修。
黎明抱應器,禺中飫乾餱。
果腹固其愿,之墦非所羞。
歉歉常不足,遑遑茲有求,素飽聊安坐,調饑復來游。
顧爾殊靈輒,翳桑何用酬。
|
|
浮屠解釋: 《浮屠》是宋代詩人宋祁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乞食者的心境和生活狀態。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乞食古為恥,浮屠名自修。
黎明抱應器,禺中飫乾餱。
果腹固其愿,之墦非所羞。
歉歉常不足,遑遑茲有求,
素飽聊安坐,調饑復來游。
顧爾殊靈輒,翳桑何用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乞食者的視角,表達了對乞食的自卑和羞愧之情。乞食在古代被視為恥辱,而浮屠則是指佛像,表示修行者自我修養的象征。
詩中描繪了黎明時分,乞食者抱著乞食的容器,來到禺中(指城市或寺廟)尋求食物。他們果腹的愿望堅定,不以乞食為恥。盡管生活困苦,但他們并不羞愧于乞討。
詩中還表達了乞食者常常感到不足和有求于人的困境。他們只能在素飽的時候安坐,而在饑餓時又不得不繼續乞討。乞食者的生活狀態不穩定,常常面臨著物質的匱乏和生活的不確定性。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乞食者的思考。他們雖然殊靈(指精神上的高尚),但卻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和酬勞。翳桑(指乞食者)何用酬,表達了詩人對乞食者境遇的無奈和無法改變的現實。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乞食者的生活狀態,表達了對社會底層人群的關注和同情。它呈現了乞食者的堅韌和尊嚴,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對弱勢群體的冷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