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嬌(淮上雪) / 作者:王以寧 |
天工何意,碎瓊珰玉佩,書空千尺。
箬笠蓑衫扁舟下,淮口煙林如織。
飛觀嶙峋,子亭突兀,影浸澄淮碧。
綸巾鶴氅,是誰獨笑攜策。
遙想易水燕山,有人方醉賞,六花如席。
云重天低酣歌罷,膽壯乾坤猶窄。
射雉歸來,鐵鱗十萬,踏碎千山白。
紫簫聲斷,喚回春滿南陌。
|
|
念奴嬌(淮上雪)解釋: 《念奴嬌(淮上雪)》是一首宋代王以寧的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工為何要把美麗的玉佩碎成瓊珰,空空地寫上千尺的字跡。箬笠、蓑衫,扁舟行駛在淮河口,眼前煙林交織。飛觀、嶙峋,子亭突兀,倒影倒映在澄凈的淮水上。披著綸巾的人,身披鶴氅,是誰獨自笑著拿著策杖。遙想著易水、燕山,有人正在陶醉地欣賞,六朵花像一張宴席。云重天低,盡情歌唱結束后,膽量壯大,天地依然狹窄。射雉歸來,鐵鱗盔甲數十萬,踏碎千山的白色雪花。紫簫聲斷,喚回春天的氣息,充滿了南陌的歡聲笑語。
詩意:
《念奴嬌(淮上雪)》描繪了一幅冬天的淮河景色。詩人以細膩的筆觸表現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和人們的歡愉心情。他用碎瓊珰和書寫空空的情景來表達天工的奇妙,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虛無。在淮河口的船上,詩人看到了煙林如織的景象,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相結合,展示了一幅如畫的畫面。詩中還描繪了雄偉的山峰和子亭的景象,通過倒影和水色的描繪,給人以一種幽靜、澄凈的感覺。詩人以綸巾鶴氅的形象出現,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詩意的追求。他遠想著易水和燕山,表達了對古代文化和歷史的向往。最后,詩人以踏雪歸來的形象,歌頌了勇士的英勇和壯麗的雪景。紫簫聲斷喚回了春天的氣息,象征著希望和新生。
賞析:
《念奴嬌(淮上雪)》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創造出了一幅富有詩意和美感的畫面。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相融合,展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以碎瓊珰和書空的形象表達了對天工的思考,傳遞了對生命的瞬息和虛無的思考。通過描繪淮河口的景象和人物形象,詩人展示了一幅如畫的畫面,喚起讀者對美的感知。詩中還通過對山峰和子亭的描寫,創造了一種幽靜、澄凈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寧靜和思考的空間。最后,詩人以雪景的形象和春天的氣息,傳遞了希望和新生的信息,給人以鼓舞和激勵。
總的來說,《念奴嬌(淮上雪)》是一首富有意境和美感的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生命、自然和歷史的思考和感悟。詩中融入了對天工、人生和希望的表達,給人以啟迪和思考的空間,帶給讀者一種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