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園春(問杜鵑) / 作者:陳人杰 |
為問杜鵑,抵死催歸,汝胡不歸。
似遼東白鶴,尚尋華表,海中玄鳥,猶記烏衣。
吳蜀非遙,羽毛自好,合趁東風(fēng)飛向西。
何為者,卻身羈荒樹,血灑芳枝。
興亡常事休悲。
算人世榮華都幾時。
看錦江好在,臥龍已矣,玉山無恙,躍馬何之。
不解自寬,徒然相勸,我輩行藏君豈知。
閩山路,待封侯事了,歸去非遲。
|
|
沁園春(問杜鵑)解釋: 《沁園春(問杜鵑)》是陳人杰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沁園春(問杜鵑)
為問杜鵑,抵死催歸,汝胡不歸。
似遼東白鶴,尚尋華表,海中玄鳥,猶記烏衣。
吳蜀非遙,羽毛自好,合趁東風(fēng)飛向西。
何為者,卻身羈荒樹,血灑芳枝。
興亡常事休悲。算人世榮華都幾時。
看錦江好在,臥龍已矣,玉山無恙,躍馬何之。
不解自寬,徒然相勸,我輩行藏君豈知。
閩山路,待封侯事了,歸去非遲。
譯文:
在春天的園子里(問杜鵑)
我懇請杜鵑,不惜生命地催促你回來,你為何不歸呢?
你像遼東的白鶴,還在尋找華表;像海中的玄鳥,仍然記得烏衣。
吳蜀并不遙遠(yuǎn),你自己的羽毛應(yīng)該自負(fù),一起乘著東風(fēng)飛向西方。
為什么呢,你卻身陷在荒涼的樹枝上,鮮血灑在芳香的枝葉上。
興衰是常事,無需悲傷。人世間的榮華終將過去。
看那錦江依舊美好,臥龍已經(jīng)離去,玉山依然安好,你躍馬何去何從。
不要困擾自己,只有空自相勸,我們這些行藏之人,君豈能理解。
在閩山的路上,等待成為封侯的事情完成,歸去并不會太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問杜鵑的方式表達(dá)了詩人對時光流轉(zhuǎn)和人生悲喜的思考。杜鵑作為春天的代表,象征著生命的回歸和希望之聲。詩人把杜鵑比作遼東的白鶴和海中的玄鳥,表達(dá)了杜鵑對美好的向往和回憶的堅持。詩人希望杜鵑能夠乘著東風(fēng)飛向西方,尋找更美好的歸宿,暗示著詩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然而,詩中的詩人卻身陷羈絆,流血在荒涼的樹枝上,表達(dá)了對現(xiàn)實(shí)困境和人世間悲歡離合的感慨。詩人認(rèn)為興衰是常態(tài),不應(yīng)過于悲傷,人世間的榮華終將逝去,而他對于自己的處境和行藏之人的境遇,深感無法被他人理解。
最后兩句表達(dá)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他希望自己能夠在閩山的路上等待封侯的事情完成之后,能夠及時歸去。這里的"閩山"可能指的是福建的山山水水,這里代表著詩人的歸屬和歸去的目的地。詩人希望自己能夠在完成一些事情之后,能夠安然歸去,不會耽擱太久。
整首詩詞表達(dá)了詩人對時光的感嘆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他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的困境和無奈。詩人通過描繪杜鵑和自己的對比,以及對興衰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表達(dá)了他對命運(yùn)的思索和對未來的希望。
這首詩詞運(yùn)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和對比,通過對杜鵑、白鶴、玄鳥等形象的描繪,營造出了春天的氛圍和對美好的追求。同時,通過詩人自身的處境和心境的反映,展示了現(xiàn)實(shí)生活的困境和人生的無常。整首詩詞抒發(fā)了詩人復(fù)雜的情感和對命運(yùn)和人生的思考,帶給讀者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