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一首 / 作者:曾鞏 |
食肉遺馬肝,未為不知味。
食魚必河豚,此理果何謂。
非鱗亦非介,芒否則皮如蝟。
見形固可憎,況復論腸胃。
|
|
詩一首解釋: 《詩一首》是宋代文人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食肉遺馬肝,
未為不知味。
食魚必河豚,
此理果何謂。
非鱗亦非介,
芒否則皮如蝟。
見形固可憎,
況復論腸胃。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人們對于食物的選擇和品味的態度。詩中通過對食物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于食物的挑剔和要求,以及對于美味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食物的獨特見解。首句“食肉遺馬肝,未為不知味”,表達了作者對于食肉的喜愛,特別是對于馬肝的品味的欣賞。第二句“食魚必河豚,此理果何謂”,揭示了作者對于食物的要求更高,認為只有食用河豚才能真正體味到魚的美味。接下來的幾句“非鱗亦非介,芒否則皮如蝟”,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對于食物品質的挑剔。他認為魚必須具備鱗片,而且不能有骨刺,否則就像刺猬一樣令人討厭。最后一句“見形固可憎,況復論腸胃”,表達了作者對于食物的外觀和口感的重視,認為食物的形態和口感不佳會令人反感。
整首詩詞通過對食物的描述,展現了作者對于美食的追求和對于品味的挑剔。他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于食物的獨到見解,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于飲食文化的關注。這首詩詞既是對于美食的贊美,也是對于人們對食物品質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和文化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