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花 / 作者:曾鞏 |
東籬菊花今已開,萬物各自相驅催。
卻尋桃杏那復有,舊樹慘慘空墻隈。
年光日日已非昔,人世可能無盛衰。
朱顏白發相去幾,勢利聲名相抑排。
三公未能逃餓死,九鼎竟亦為塵埃。
乃知萬事皆自枉,有便只宜持酒杯。
|
|
菊花解釋: 這首詩詞《菊花》是宋代文人曾鞏所作,描繪了菊花開放的景象,并通過對歲月流轉、人事變遷的思考,表達了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和對物質名利的淡泊態度。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籬菊花今已開,
萬物各自相驅催。
卻尋桃杏那復有,
舊樹慘慘空墻隈。
年光日日已非昔,
人世可能無盛衰。
朱顏白發相去幾,
勢利聲名相抑排。
三公未能逃餓死,
九鼎竟亦為塵埃。
乃知萬事皆自枉,
有便只宜持酒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菊花的開放為切入點,通過對菊花與其他花卉的對比,表達了歲月更迭和人世變化的主題。詩人觀察到菊花正在開放,而其他花卉如桃花和杏花卻難覓蹤影,舊時的繁華已成過去,墻角空寂寥。詩人通過這種對比,暗示著人生中的榮華富貴也會如同花朵一般轉瞬即逝。
接下來,詩人思索了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時光日復一日地流轉,世事也可能沒有永恒的興盛和衰敗。人們的容顏與白發相隔幾多,勢利和聲名的追逐相互排斥。無論是身居高位的官員,還是具備權勢的九鼎,最終都會歸于塵埃,這讓詩人認識到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和枉然。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這一切的領悟和態度。詩人認為萬事皆自枉,意味著人生中的名利地位都是虛妄的,沒有真正的實在價值。然而,面對這一切,最好的選擇就是持酒杯,以淡泊和豁達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起伏和變遷。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菊花的描繪和對世事變遷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無常和物質名利的淡泊態度,以及對于持酒杯、豁達處世的建議。它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達了對于人生意義的深思和對于虛妄榮華的冷靜洞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