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詩四首 / 作者:曾鞏 |
皇皇謁荊人,伈伈遵陽虎。
及覺一禮亡,翩然遂違魯。
全身有遜接,直道無茍處。
故稱圣如龍,屈伸茲可睹。
|
|
雜詩四首解釋: 詩詞:《雜詩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曾鞏
皇皇謁荊人,
伈伈遵陽虎。
及覺一禮亡,
翩然遂違魯。
全身有遜接,
直道無茍處。
故稱圣如龍,
屈伸茲可睹。
中文譯文:
莊嚴地謁見荊公,
謹慎地遵循陽虎。
但當察覺禮儀已失落,
便輕盈地離開魯國。
整個身心都謙遜恭敬,
始終堅持正直之道。
因此被稱為圣人如龍,
屈伸之間可見其風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曾鞏的作品,是他對自己的品德和行為的自我評價。詩中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態度和追求。
首先,詩中提到“謁荊人”和“遵陽虎”,表明作者以謙恭的態度去拜訪荊公、遵循陽虎的規范,這體現了他對禮法的重視和尊重。
然而,當他察覺到禮儀已經失落時,他毅然離開魯國,以示對道義的堅守和對浮華虛榮的拒絕。這種行為體現了他對真實和正直的追求。
接下來,詩中提到作者“全身有遜接”,即他在與他人交往中總是保持謙遜的態度,不自居高位,不妄圖得到過多的恩寵。他堅守直道,不茍且取巧,不做違背原則的事情。
最后,詩中稱他為“圣如龍”,表明他被認為是具有圣人般的品德和風范。他的屈伸之間,即在言行間,都能展現出他高尚的品德和令人敬佩的風采。
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品德和行為的自省和追求,同時也展現出他對禮法、正直和謙遜的理解和崇尚。這首詩詞以其樸素而深刻的內容,體現了宋代士人追求道德修養和追求真實的精神風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