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化堂 / 作者:曾鞏 |
修檐{左車右獻}{左車右獻}背成陰,行盡松篁一徑深。
好鳥自飛還自下,白云無事亦無心。
客來但飲平陽酒,衙退常攜靖節琴。
世路人情方擾擾,一游須抵萬黃金。
|
|
靜化堂解釋: 《靜化堂》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修建的檐口,左邊是車輪的陰影,右邊是獻車的陰影,背向著太陽,行走在松樹和竹林之間的一條深深的小徑。美麗的鳥兒自由地飛翔,又自己降落,白云漫無目的地飄蕩,也毫無牽掛??腿藖砹司惋嬈疥柧?,衙門退了就常常攜帶靖節琴。世道和人情紛擾不安,只有一次游玩需要花費萬貫黃金。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安靜祥和的場景。詩人描述了一個靜謐的修檐堂,太陽的光芒灑在左右兩邊的車轍上,形成了陰影。詩人沿著一條深深的小徑行走,小徑兩旁是茂密的松樹和竹林。在這美好的環境中,鳥兒自由地飛翔,白云漫無目的地飄蕩。無論是客人來訪還是官員退休,都會享受到平陽酒和靖節琴的美好。然而,盡管這個地方寧靜美好,但外面的世界卻充滿了紛擾和煩憂。
賞析:
《靜化堂》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恬靜寧和的景象,展現了曾鞏對歲月靜好、寧靜自在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左車右獻的陰影與修檐堂的靜謐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詩中景物的寧靜和安詳。通過描繪好鳥自由飛翔、白云漫無牽掛的場景,詩人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平陽酒和靖節琴象征著詩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精神享受的向往。
然而,詩人通過最后兩句“世路人情方擾擾,一游須抵萬黃金”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憂慮。盡管靜化堂寧靜美好,但外面的世界卻充滿了紛擾和塵囂。詩人暗示了社會的動蕩和人情的擾亂,將自己對清凈寧和生活的向往與現實社會的不安對比,進一步凸顯了靜化堂的寧靜和詩人內心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描繪了一個寧靜美好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美好生活和精神享受的追求,給人以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