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感事示介甫 / 作者:曾鞏 |
秋日氣已盛,陰蟲朝暮聲。
煙云斷溪樹,風雨入山城。
沙磧有遺虜,旌旗多遠行。
生民苦未息,吾黨恥論兵。
|
|
秋日感事示介甫解釋: 《秋日感事示介甫》是宋代文學家曾鞏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日感事示介甫
秋日氣已盛,
陰蟲朝暮聲。
煙云斷溪樹,
風雨入山城。
沙磧有遺虜,
旌旗多遠行。
生民苦未息,
吾黨恥論兵。
中文譯文:
秋天的氣息已經濃厚,
陰蟲在早晚鳴叫。
煙云遮住了溪邊的樹木,
風雨滲入山城。
沙漠和草原上有著敵國的殘敵,
旌旗在遠方不斷飄揚。
百姓依然在痛苦中,
我們的黨派羞恥談論戰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和戰爭的隱喻,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困境和戰亂的憂慮之情。
第一句描述了秋天氣息濃厚的景象,暗示著一種即將到來的變化和動蕩。第二句中的陰蟲朝暮鳴叫,反映了人們內心的不安和憂慮。
接下來的兩句通過煙云遮住溪邊的樹木、風雨滲入山城的描寫,以自然景物的變化來象征社會動蕩和戰亂的到來。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壓抑和不安的感覺。
后兩句中的沙磧有遺虜、旌旗多遠行,暗示著敵國的殘敵仍在邊境活動,戰爭的陰影依然存在。生民苦未息,吾黨恥論兵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百姓苦難和戰爭的憂慮,同時也表明了作者對于自己的黨派不愿談論戰爭的羞愧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秋日景象以及運用戰爭隱喻,傳遞出作者對于社會動蕩和戰爭的擔憂和不滿。同時,詩中也蘊含著對于和平、人民幸福的向往和呼吁。這是一首既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又蘊含著人道主義關懷的詩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