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錢生 / 作者:曾鞏 |
天下學校廢,師生無所依。
子來滿橐書,璨璨璧與璣。
一字未得讀,叩門忽言歸。
憐子甚有志,事時與子違。
吾無一畝宮,留子為發揮。
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
|
|
送錢生解釋: 《送錢生》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下學校廢,師生無所依。
子來滿橐書,璨璨璧與璣。
一字未得讀,叩門忽言歸。
憐子甚有志,事時與子違。
吾無一畝宮,留子為發揮。
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曾鞏對當時社會教育狀況的憂慮和對學生的期望。詩中描繪了一個讓人心酸的景象:天下的學校都廢棄了,師生們失去了依靠。然而,詩中的主人公錢生卻帶著滿滿的書橐來到曾鞏的門前,書橐中裝滿了珍貴的書籍。然而,他連一個字都沒有讀過,卻突然離開了。曾鞏對錢生充滿了憐惜和對其志向的贊賞,但他們兩人的命運卻無法一同實現。曾鞏沒有一畝宅院可以留給錢生發揮才華。最后,曾鞏送別錢生,并希望他能夠獨立奮斗,不要讓他的音容逐漸消逝。
賞析:
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簡練的文字表達了曾鞏對教育和學生的關切。曾鞏以錢生為個體,折射出整個社會教育的困境。詩詞以簡練明快的語言,揭示了當時學校廢棄、師生失落的現實,表達了對于教育狀況的憂慮。曾鞏對錢生的贊美和祝福,體現了他對學生的關懷和對他們理想追求的認同。詩詞末句"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表達了曾鞏對錢生的期望,希望他能夠獨立自主地追求理想,并不讓他的聲音和才華逐漸消失。
這首詩詞雖然寫于宋代,但其所抒發的關切和對教育的思考在今天依然具有啟示意義。它提醒人們關注教育的質量和教育環境,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同時,它也呼喚著教育者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