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英州蘇秘丞 / 作者:曾鞏 |
遠民歌舞戴升平,碧閣朱樓照眼明。
鄉饌雨余收白蕈,客樽秋后對紅英。
瀧鳴湞水遙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
材術如君有余暇,出游應數擁雙旌。
|
|
送英州蘇秘丞解釋: 《送英州蘇秘丞》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遠民歌舞戴升平,
碧閣朱樓照眼明。
鄉饌雨余收白蕈,
客樽秋后對紅英。
瀧鳴湞水遙通海,
路入南山不隔城。
材術如君有余暇,
出游應數擁雙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英州蘇秘丞為主題,描繪了一個宴會的場景,表達了對蘇秘丞的祝福和對其才華的贊賞。
首先,詩人描述了宴會的熱鬧場景,遠處傳來民歌和舞蹈的聲音,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著升平之感。碧閣和朱樓的燈光照亮了整個場景,使一切顯得明亮而奪目。
接著,詩人描繪了宴會上的菜肴和飲品。雨后,農田里采摘的白蕈成為宴席上的佳肴,而秋天的紅英花也成為了客人們飲酒時的裝飾。這里所描述的宴會細節,展現了豐盛的美食和飲品,以及主人的熱情好客。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自然景色和旅行的情景。瀧水的聲音回蕩在湞水中,遙遠地流入大海。詩人的旅途穿過南山,沒有城市的隔閡,自然景色盡收眼底。這里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旅行的愉悅和對大自然的贊美。
最后,詩人對蘇秘丞表達了贊賞之情。蘇秘丞在材術方面有著出眾的才能,如果他有閑暇之時,應該多出外游覽,以顯示其才華。"擁雙旌"表示蘇秘丞應該在旅行時展示自己的才能,象征著他受人尊敬和歡迎。
整首詩以送別蘇秘丞的場景為背景,通過描繪宴會的喜慶氛圍、豐盛的食物和美酒、自然景色的美麗以及對蘇秘丞才華的贊賞,展現了友情和贊美之情。整體上,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歡樂祥和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蘇秘丞的離別之情和對他未來的美好祝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