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高士坊 / 作者:曾鞏 |
一畝蕭然絕世喧,抗懷那肯就籠樊。
功名晚更為余事,災異初嘗出至言。
郡閣已空徐孺榻,里人猶識鄭公門。
斯文未喪如繇我,后代當知李仲元。
|
|
過高士坊解釋: 《過高士坊》是宋代文學家曾鞏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畝田地寂寥無人聲,世上的喧囂無法抵擋我的憂愁。才名功業已經不重要,我開始體悟到災難和奇異的言辭。郡閣已經空無一人,徐孺的床榻也無人居住。但鄉里的人們還記得鄭公的門庭。我尚未失去我的文人風范,后世應當知曉李仲元的才華。
詩意:
《過高士坊》表達了曾鞏對世事變遷和個人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詩人描述了他身處一片寂靜的田地,與喧囂的世界相隔絕,而在這寂寥中,他開始反思功名利祿的重要性,并開始關注災難和奇異現象所傳遞的深刻言辭。他感嘆時光荏苒,官府已空無一人,連徐孺這樣的賢士的床榻也無人居住。然而,雖然他的功名已經不重要,但鄉里的人們還是記得他的門庭,他仍然保持著他的文人風范。最后,詩人預言后世應當會知曉李仲元的才華,抒發了對文化傳承的希望和自身價值的肯定。
賞析:
《過高士坊》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一畝田地和寂寥無人的景象,形象地表現了詩人與世隔絕的心境。通過對功名利祿的反思,詩人表達了對人生追求的思考,認識到功名已經不再重要,而更加關注那些傳遞深刻言辭的災難和奇異現象。詩人對徐孺和鄭公的提及,暗示了他們作為賢士的境遇和價值的轉變,凸顯了時光荏苒和世事變遷的主題。最后,詩人以自身的經歷和對后世的預言,表達了對文化傳承和個人價值的肯定和希望。整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卻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傳遞出詩人對人生和時代變遷的思考,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知性和情感的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