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酬王平甫道中見寄 / 作者:曾鞏 |
安危魁柄倚誰操,斂笏千官拱赭袍。
能有本根持國論,豈須毫發間戎韜。
征求藉藉人多困,羈旅皇皇我亦勞。
棲宿與君何計得,半生飄蕩似風毛。
|
|
和酬王平甫道中見寄解釋: 《和酬王平甫道中見寄》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安危魁柄倚誰操,
斂笏千官拱赭袍。
能有本根持國論,
豈須毫發間戎韜。
征求藉藉人多困,
羈旅皇皇我亦勞。
棲宿與君何計得,
半生飄蕩似風毛。
詩意:
這首詩詞以回應王平甫給曾鞏的見寄詩為題材。詩中表達了曾鞏對政治官員的憂慮和對自身境遇的感慨。他思考安危之勢,認為國家的安危關鍵在于誰來掌握權柄,而自己只是一個虛名的文官,無法左右大局。他自謙地說,千千萬萬的官員們都低頭向權勢屈服,自己也不例外,他們都只是將赭袍敬獻給權貴而已。曾鞏強調了自己對國家大事的根本立場,并認為不需要使用戰爭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因為真正有本事持國論者,不需要依靠毫發之間的軍事智謀。
同時,曾鞏也表達了對自身困境的感嘆。他作為一個紅袍文官,雖然沒有經歷過戰亂,但他也深感自己的辛勞和困頓。他與王平甫一樣,都是身處羈旅之中,無法安居樂業。他們的生活就像飄蕩的風毛一樣不穩定,沒有固定的棲身之所。
賞析:
曾鞏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嘆。他從政治和個人角度出發,對權力斗爭和自己的境遇進行了反思。詩中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如借景抒懷、比喻和對仗等,以增加詩意的深度和韻律的美感。
曾鞏在詩中表達了對權力和政治斗爭的深刻認識。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國家的安危關鍵在于權柄的掌握,而不是智謀和戰爭的手段。他以自己為例,自謙地表示自己只是一個虛名的文官,無法左右大局。這種對政治的冷峻認識,顯示了曾鞏的思想獨立和深厚的學識修養。
詩中還流露出曾鞏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困頓。他表達了作為一個文官的辛勞和困苦,與王平甫一樣,他們都是身處羈旅之中,無法安居樂業。通過這種自我抒發,曾鞏表達了對于社會現實的反思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曾鞏對權力斗爭和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感嘆。詩中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政治和個人命運的剖析,展現了曾鞏獨立思考和深厚學識的一面。這首詩詞不僅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還反映了宋代社會的政治風貌和文人的境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