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使 / 作者:曾鞏 |
南杰鱗鱗多送北,北兵林林長備胡。
胡使一來大梁下,塞頭彎弓士如無。
折沖素恃將與相,大策合副艱難須。
還來里閭索窮下,斗食尺衣皆北輸。
中原相觀嘆失色,胡騎日肥妖氣粗。
九州四海盡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
|
胡使解釋: 《胡使》是宋代文人曾鞏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南方的杰出人物紛紛奉派北方,北方的兵馬密布備戰胡人。胡使一到大梁城下,彎弓的士兵卻似乎毫無威脅。勇猛的將領和賢明的相國,雖然有眾多艱難的決策,但仍能合力應對困難。胡使再次來到我們的里閭,索取一切財物,我們只能奮力支撐,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全部供給都被北方霸主掠奪。中原的人們相互觀望,無不嘆息失色,胡騎們一天天變得肥胖,威風減退。九州四海都歸帝王統治,為何不將胡人作為北方的屏障呢?
這首詩以胡人使者來到宋朝大梁(今河南開封)為背景,描繪了南方的將士和百姓對北方胡人的輕視和不屑一顧。詩中揭示了北方胡人的虛弱和無能,以及中原的人民對他們的蔑視。詩人呼吁將胡人作為北方的屏障,以保護中原的安全和繁榮。
這首詩通過對南北對比的描繪,表達了對外族侵略的不滿和憤慨,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宋朝政權對邊疆防御的重視。詩人曾鞏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揭示了當時國家面臨的困境和對外戰爭的態度。整首詩以婉轉的方式表達了對北方胡人的輕視和對中原疆土的保衛之憂,具有一定的政治意味。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胡人入侵的不滿和對中原安全的擔憂,抒發了作者對保衛國家疆土的期望和呼吁。同時,詩中也反映了宋代南北關系的緊張和對胡人的蔑視態度。 |
|